泛尽隋河乍入淮,数峰秋势旅眉开。
- 鉴赏
这首宋朝黄裳所作的《泛淮》诗,描绘了诗人泛舟于淮河之上,沿途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泛尽隋河乍入淮”,以“泛尽”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船沿隋河一路行至淮河的旅程,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接着,“数峰秋势旅眉开”,通过“数峰”与“秋势”的描绘,不仅勾勒出秋季山峦的轮廓,也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
“此身未立如飞絮”,这一句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飞絮,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感慨,似乎在旅途中感到一种漂泊无依的感觉。最后,“愧向云山去又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知的向往,又有对回归的期待,同时也蕴含着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与自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凄凉犯.再吊榆林中忠义
榆溪弥弥。榆台下、潜流塞外千里。
风沙乱搅,浑河同浊,剑花难洗。
牛羊饮水,带人血,胭脂淡紫。
念当年、延绥将士,三万委泥滓。
凭吊驼山下,酹酒黄狐,莫穿蒿里。
泪痕湿处,教无穷、白杨花死。
更恨丛祠,与飞将、而今未祀。
问秦弓、可尚在否,在媚子。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边声。
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摸鱼儿.春雨哭远公
怪连宵、暗风吹雨,伤心事竟如许。
啼衫不恨分飞早,只恨论心何暮。溪畔路。
昨岁里、善权艇繫垂杨树。洞门把炬。
正古寺苍凉,乱山葱翠,长啸落松鼠。
沈思极,不是薤歌声误。从来易散难聚。
衰年故国逢知己,天也把人轻妒。情最苦。
记前日、文园一卷多情句。病中亲付。
怕碎墨零纨,尘昏蠹损,和泪夜深抚。
贺新郎.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
寒食江村约。正水上、纷纷士女,采兰调谑。
中有一人曾相识,记在那家帘阁。
惊会面、愁他非确。
细取玉容花下认,果天涯、断雨翻重握。
花欲谢,人犹昨。风前小进休仍却。
从古是、蛾眉燕颔,此身奚托。
我有红绡无穷泪,弹与多情灼灼。
悔则悔、当初轻诺。
十载云英还未嫁,诉伤心、拨尽琵琶索。
且少驻,对春酌。
沁园春.从盱眙山顶望泗州城
立而望之,松耶柏耶,其盱眙乎。
见半空楼阁,林峦掩映,从风城郭,沙涧萦纡。
却顾泗州,洼然在下,呀者成邱水一盂。
中央者,界几条冷瀑,一线明珠。洪涛日夜归墟。
有铁锁浮桥控舳舻。
看奔浑樯马,神功混淼,轰豗赛鼓,天籁欢嘑。
十庙弓刀,百年带砺,落日平田噪野乌。
堪凭吊,怅歌风亭长,泗上雄图。
沁园春.大梁署寓对雪有感
冻角无声,大旗自翻,长河怒号。
正雪作花时,玉鳞狼籍,茶当乳处,珠眼萧骚。
乌鹊枝寒,羝羊窖冷,一片愁成八月涛。
当年事,记昆阳城下,群盗如毛。中原百战有豪。
经几度风吹并浪淘。
叹河名官渡,袁曹安在,地连南顿,冯邓徒劳。
四节飘零,两河萧瑟,且捋黄须命浊醪。
吾已醉,寻市中朱亥,共鼓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