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葛生》
《葛生》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ēng
xiānqín / shījīng

shēngméngchǔ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chù

shēngméng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jiǎozhěncànjǐnqīnlàn

měiwáng
shuí
dàn

xiàzhīdōngzhī

bǎisuìzhīhòuguī

dōngzhīxiàzhī

bǎisuìzhīhòuguīshì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独处(dú chǔ)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待在某个地方,不与他人交流或共度时间。

归于(guī yú)的意思:指某事物属于某个范畴或归属于某个人或机构。

角枕(jiǎo zhěn)的意思:指枕头的一种形状,像一个角。

锦衾(jǐn qīn)的意思:指华丽的衣被或华丽的床帏。

予美(yǔ měi)的意思:给予美好的事物或待遇

之后(zhī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上在某个事件或动作之后。

百岁之后(bǎi suì zhī hòu)的意思:指人长寿,活到一百岁以后。

注释
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
楚:灌木名,即牡荆。
蔹: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予美:我的好人。
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坟地。
毛传:“域,营域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
《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
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
粲:同“灿”。
锦衾:锦缎褥。
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
”烂:灿烂。
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亡夫的墓穴。
下文“其室”义同。
注释2

1、葛: 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2、蔹敛: 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3、予美: 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4、棘: 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5、域: 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6、角枕: 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翻译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译文

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息?牛角枕头光灿烂,锦绣被子色斑斓。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作伴?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冬季黑夜长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阴间。

赏析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的“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表现了自然界中葛藤繁茂、草木丛生的景象,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孤独与无依。每一句“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息、旦)”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份孤独时的无奈与悲凉。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描绘,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摆脱生命有限的宿命。后半部分“夏之日,冬之夜……归于其居(室)”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死轮回的一种无力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孤独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体现了早期文学作品中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郊行即景·其二

迩日霜华变树滋,深黄浅紫斗风姿。

恰如秋杪滦河墅,去岁今年有所思。

(0)

车驾自济城回跸

初识济城好,波明山翠攒。

奇观才约略,春色未阑珊。

野鸟啼朝日,村花艳去鞍。

不教游兴尽,警跸命回銮。

(0)

陋巷圣林酹酒回轻舆经陋巷

风景今不陋,运亦有升降。

庇连复圣祠,数仞缭垣绛。

阴森松柏护,石桥清水淙。

缅想不改乐,箪瓢气如虹。

(0)

谕直?扈驾诸臣

三辅拱皇都,首善倡诸路。

农桑业各勤,燕赵风犹素。

回环十郡间,巡行亦已屡。

城郭渐苟完,黔黎实既庶。

教养诚本图,盖藏更急务。

复恐夺其食,为之戒太遽。

利弊率倚伏,所宜善施措。

迩年常偏灾,沟壑宁无仆。

赈恤恩纵逮,承宣责应赴。

所见怀足慰,未见意深虑。

趋承莫矜能,抚字先怀恕。

(0)

闻京师得雪志喜

凭舆欣看舞银龙,可遍京畿卜度重。

乍擘奏书沾四寸,恰当春仲利三农。

霞笺拈韵心初慰,毡帐烹茶兴转浓。

独忆三希辜静赏,若教佳趣让前冬。

(0)

昔昔盐二十首·其七关山别荡子

消瘦移鸾带,凄愁对博山。

书沈白狼信,竹倚女英斑。

不识归来日,仍如未别颜。

流黄明月照,夜梦会逢还。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