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聊城》
《聊城》全文
唐 / 汪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戈鋋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áochéng
táng / wāngzūn

rènxuègōngliáoyuèniánjìngpíngshùchán

tiándānmànchěngshāoniújiànzhōngshūzhòngli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戈鋋(gē chán)的意思:形容勇猛有力,战斗力强。

儒术(rú shù)的意思:指儒家学说中的思想、理论和技艺。

烧牛(shāo niú)的意思:指冒险行事或做出不顾一切后果的举动。

田单(tián dān)的意思:田单指的是田地里只有一株庄稼,比喻孤零零的一个人或事物。

仲连(zhòng li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相互连接、交织在一起。

注释
刃血攻聊:指战国时期破燕复齐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聊城之战”。
已越年:聊城之战中,由于守聊燕军拼死抵抗,齐军久攻不下,战争持续一年之久。
儒术:指鲁仲连采取攻心战术通过和平方式使燕军投降。
田单:齐国将领,破燕复齐战争的军事统帅。
烧牛计:指破燕复齐的经典战役“火牛阵”。
一箭:鲁仲连把劝降书绑在箭上射进聊城,瓦解守聊燕军的士气,使之最终放弃聊城撤兵。
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士。
翻译
当年的“聊城之战”整整持续了一年齐军都未攻下,最后竟然只用攻心之术就大败燕军。
田单使用“火牛阵”抵御齐军攻打,最后却因鲁仲连的一封劝降书而军心涣散,不得不撤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恢复。开篇“刃血攻聊已越年”表达了长久的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牺牲,而“竟凭儒术罢戈鋋”则指战事结束,转向文治,这里的“儒术”代表的是和平、礼仪之道。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接着,“田单漫逞烧牛计”中的“田单”指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 田单,他以智取之术而著称,这里提及他的名字可能是在赞扬其用兵如神。"烧牛计"则是田单的一次军事谋略,用火牛攻击敌人,显示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敢。

最后,“一箭终输鲁仲连”中“鲁仲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他以勇猛闻名,而“一箭终输”则表达了一种即便是英勇如鲁仲连之人,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而失败的宿命感。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田单与鲁仲连,强调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英雄人物的凡人一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作者介绍

汪遵
朝代:唐   字:不详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猜你喜欢

即席送吕居仁

一樽相属两华颠,落日临分更泫然。

蹀躞鸣珂君得路,伶俜散策我归田。

近闻南国生涯尽,厌见西江杀气缠。

欲买扁舟吴越去,看山看水乐馀年。

(0)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其二

马革包尸誓此生,岂知今日塞尘清。

强随举子论兵要,直为君王下诏明。

老将犹能贾馀勇,少年未分怯先声。

元戎十乘他时事,莫厌边亭夜报更。

(0)

次韵苏彦师见寄

长年眼力怯看书,每见先生愧腹虚。

犹觉是身多净业,欲投禅客问真如。

向来水驲分襟罢,常记河梁握手初。

从此论交同毕杜,巷南巷北莫相疏。

(0)

次韵倪巨济夏夜二首·其二

卧病京华客,尘缘种种轻。

共谁倾盖旧,之子逼人清。

笔倒三江水,诗专五字城。

白头听讽诵,浑觉黑丝生。

(0)

湖南安抚刘龙图挽词二首·其二

前年旌节驻江湄,始向清扬识紫芝。

名系南陬朱鸟影,官兼东观白云司。

初惊楚俗招魂些,已见羊公堕泪碑。

千古风流钟岭峤,湘人应配曲江祠。

(0)

挽刑部王侍郎诗二首·其一

诏跸南来首赐环,清名谁不仰高山。

独操廷尉平反柄,徐步文昌侍从班。

曾子哀矜情得后,皋陶明允罪疑间。

中朝正赖公持议,那得超然便不还。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