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树声兼雪,稍檐力借风。
每来寒夜后,多在客愁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倾听雨声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首联“洒树声兼雪,稍檐力借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与雪花交织的景象,以及它们在屋檐下汇聚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赋予了生命力,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颔联“每来寒夜后,多在客愁中”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寒夜之后的雨声,常常勾起他内心的愁绪,这种愁绪或许与旅途的孤独、思乡之情或是对远方友人的牵挂有关。这一联通过时间的暗示(寒夜)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客愁),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颈联“草意闲门共,灯情白发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与门外的草木、室内的灯光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和“同”字,表达了与自然、与时光的共鸣,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白发的出现,更是增添了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尾联“之人天一角,的的似高鸿”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飞翔于天边的鸿雁,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孤独漂泊的状态。这里的“天一角”既指空间上的遥远,也暗含着时间上的长久,而“的的似高鸿”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以及对自由、远方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夜听雨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玉箸晕深宫领巾,金槽夜琤出塞新。
风沙陇上岁摇碧,一掬犹残长乐春。
六奇计丑书来慢,曾是控弦三十万。
沼仇无术遣蛾眉,此日天骄更须豢。
黄鹄传歌天为悲,边笳按拍鹊南飞。
琵琶远恨无人省,灼面东家晓妆影。
论心曾未面,惜别重相于。
此复失交臂,何当逢下车。
倚风三弄笛,搔首十年书。
吟卷歌壶暇,春江足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