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
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
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不一(bù yī)的意思:不相同;不一致
不悟(bù wù)的意思:不理解或不明白
从良(cóng l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改过自新,离开不良行业或恶劣环境,重新做人,追求正直和良好生活。
没身(méi shēn)的意思:失去地位、身份或权力。
明心(mí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明亮、清晰,没有任何隐瞒或虚伪。
且复(qiě fù)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尚未结束,还会继续发展或变化。
秋后(qiū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不久,事情的结果或后果就显现出来。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所从(suǒ cóng)的意思:指随从、从属的人。
天运(tiān yùn)的意思:指天意、命运或运气。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向明(xiàng míng)的意思:向着明亮的方向前进,意味着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喧喧(xuān xuān)的意思:喧闹、嘈杂
烟焰(yān yàn)的意思:指火焰冲天而起的景象,也用来形容热闹繁华的场面。
一顾(yī gù)的意思:一眼的瞥视。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纵遣(zòng qiǎn)的意思:放纵、任意
这首诗名为《二虫吟》,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诗中通过两种昆虫——暮光中的萤火虫和秋后的蚊子的形象,寓意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主题。
首句“翾翾暮光萤,烛举竞飞附”描绘了暮色中萤火虫争先恐后飞翔的情景,象征着人们在追求光明与自由时的盲目与执着。接着,“没身烟焰间,至死终不悟”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仍固执于错误选择,直至生命的尽头也不觉醒的悲哀。
“日月众所瞻,嗟汝不一顾”则将目光转向了更为宏大的视角,以太阳和月亮比喻普世的真理与道德,感叹那些迷失自我、忽视普遍价值的人们。接下来的“虽有向明心,所从良巳误”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善良与正确的选择之间的矛盾,指出即便内心向往光明,行动却可能背离了正确的道路。
最后,“喧喧秋后蚊,白日噆我肌”将笔触转向了秋后的蚊子,它们在白天吸食人的血液,形象地比喻了那些在社会上作恶多端、危害他人的小人。诗人对这些“蚊子”的同情与无奈,反映了对弱小者处境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我虽病无力,扫扑亦易为”表明了诗人面对邪恶势力的无力感,但同时也表达了通过行动改变现状的决心。“怜汝营一饱,未得死及之”则体现了诗人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且复纵遣去,天运自有时”最后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尾,暗示了命运自有其规律,无论善恶终将得到应有的报应。
整首诗以昆虫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社会现象的多面性,展现了方孝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十三学剑耻专诸,十六挥毫赋子虚。
床前红粉床头酒,厩里骅骝邺架书。
悲风动地倾巢垒,旧国无家归燕子。
慷慨悲歌痛陆沉,重胝累茧徒为尔。
男儿无命不封侯,谁料衣冠变楚囚。
终离徽纆辞尘土,长恋龛灯作比丘。
同病相怜三十载,频年多难形骸在。
与君文酒共谈心,屑屑绪言殊未改。
我欲亲君且避人,时向招提寄此身。
绳床促膝常相对,同话三山海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