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和 圣 制 赐 王 公 千 秋 镜 应 制 唐 /张 说 宝 镜 颁 神 节 ,凝 规 写 圣 情 。千 秋 题 作 字 ,长 寿 带 为 名 。月 向 天 边 下 ,花 从 日 里 生 。不 承 悬 象 意 ,谁 辨 照 心 明 。
- 翻译
- 在神圣节日颁发的宝镜中,映照出神圣的规则和情感。
这面镜子被赋予了千秋万代的寓意,名字象征着长寿。
月亮仿佛从天边落下,花朵却在阳光中生长。
如果不能领悟它的深意,谁能分辨这镜子照见的是心灵的光明?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诗中通过描绘一面宝镜的神奇与庄严,来表达对皇帝圣德的颂扬之情。
“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两句开篇便以宝镜比喻皇帝的智慧和恩泽,显示了诗人对君王的崇高敬意。宝镜不仅能照出世间万物,更能映射出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德行。
“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这里的“千秋”指的是永久的岁月,而“长寿”则是对皇帝长久在位的美好祝愿。这两句强调了皇帝与宝镜一样,都是永恒不变的象征。
“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其中“月向天边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花从日里生”则是对自然界中奇迹发生的一种比喻。这些意象被用来形容皇帝的圣明和治世之能,显示了超乎常人的神奇力量。
“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智慧和心灵深处所蕴含的敬畏之情。宝镜虽能照亮外在世界,但只有真正的心灵之眼才能洞察到皇帝内心的光芒。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皇权的尊崇与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昔年同社为秋词,今成往事,离居多感,岁晏不聊,触绪生吟,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其九
家常爱著白生绡,纤弱难胜一束条。
忽觉眼前颜色换,檀郎生日是明朝。
东风第一枝
密密装成,纤纤织就,闪光似泻秋水。
分明一片冰纨,未烦露蚕眠起。
兰膏背吐,爱几簇、铜盘花蕊。试倩他、遮住钿窗。
宛在水晶帘底。
疑贩取、鲛人宝市,更染却、宣和画史。
谁教心苦良工,携来闹蛾灯肆。
歌筵流盼,值得照、定场红罽。
话匡山、九叠螺屏,应怪晚峰云腻。
轮台子.读长水唱和词忆从癸丑别鲍子子韶,迄今戊午,余移家湖东,子韶仍归虔州,感赋
别浦南边,击棹征鸿起。
留君住、催君旋去,满眼斜阳心事。
霜砧暑葛仍共数,谁分汝、落拓江湖如此。
鬓且凋也还暗省,深巷倚桃花人丽。五年矣。
凄凉冶游,剩珠裙翠被。一笑当时意。
纵更为后会何时是。渐飘零,荷钱菱刺。
做弄悲秋思。郁孤乱山,宫亭流水。
频年铁笛消兵气。问酒市甚日,板船再舣。
天涯讯余,白屋黄蒿,苦吟已耳。君须记、加餐沉醉。
擘笺锦、溯江树重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