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终二诗·其一》
《临终二诗·其一》全文
金 / 韩玉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客自朝那戍,东过古郑原。

年会凶运,奇祸流言

白骨将为土,青蝇且在樊。

呼天外恨,沉思地中冤。

母丧半途鬼,儿孤千里䰟。

此心终不灭,有路诉天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半途(bàn tú)的意思:指事情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中断或停止。

沉思(chén sī)的意思: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地中(dì zhōng)的意思:指隐藏在地下、暗中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呼天(hū tiān)的意思:呼喊到天空,表示愤怒、悲伤或无奈。

流言(liú yán)的意思:指没有根据、没有证据的传闻或谣言。

年会(nián huì)的意思:年会是指每年定期召开的会议,通常是为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奇祸(qí huò)的意思:指非常罕见或突发的灾祸、不幸事件。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青蝇(qīng yíng)的意思:指那些喜欢在别人困难或者不幸的时候加以讥讽、嘲笑或者乘虚而入的人。

衰年(shuāi nián)的意思:年纪老迈,身体衰弱,无法干活。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天阍(tiān hūn)的意思:指在天空中守卫的神明,比喻能够阻止、抵挡或保护某种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韩玉在临终前所作,名为《临终二诗(其一)》。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无奈。

首句“客自朝那戍,东过古郑原”,描绘了诗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自己的一生,从边疆的守卫之地朝那戍出发,向东穿越古老的郑地原野。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过往的经历,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接着,“衰年会凶运,奇祸发流言”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晚年时的不幸遭遇,以及外界对他遭遇的非议和流言蜚语。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

“白骨将为土,青蝇且在樊”形象地描绘了死亡的临近,白骨即将化为尘土,而苍蝇却在尸体周围飞舞,象征着死亡的不可避免和生命的脆弱。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终将逝去的主题。

“仰呼天外恨,沉思地中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公命运的愤慨和对天地间冤屈的深思。他向上天呼喊,表达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同时也在地面上思考,试图理解那些无法解释的冤屈。

“母丧半途鬼,儿孤千里魂”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亲人离世的哀痛之情。母亲的去世让他感到孤独如鬼,儿子的离别让他仿佛灵魂漂泊千里之外。这种强烈的家庭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

最后,“此心终不灭,有路诉天阍”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生命终结后,心中那份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也不会消逝,他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找到途径向天诉说自己的冤屈和愿望。这种信念,既是对个人精神的坚持,也是对后世的启示。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对生死、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韩玉
朝代:金

韩玉,字温甫,南宋词人,韩玉本金人,绍兴初挈家南渡。毛晋刻入六十家词,称其虽与康与之、辛弃疾唱和,相去如苎萝、无盐。著有《东浦词》,世人又称其“韩东浦”。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认为他与辛弃疾词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稼轩《贺新郎》······与韩玉《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节”、“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猜你喜欢

题林云臣还来就菊花小照

逋仙本是梅之婿,竟效陶潜爱菊花。

我展斯图秋兴起,归来欲赋已无家。

(0)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其二

楼台亭馆尚依然,冷落繁华二十年。

主是令威难化鹤,客真杜宇欲成鹃。

一畦寒菜锄斜日,半亩残荷锁淡烟。

不负仲宣楼上望,瓣香低首拜湘贤。

(0)

挽吴湘玉·其三

空谷争传第一家,腰肢争柳貌争花。

偶随仙子凌波去,辜负湘裙六幅纱!

(0)

太真·其二

无人山下葬真姬,不及征夫革裹尸。

空费洗儿钱百万,生前酷爱禄山儿!

(0)

杂兴·其一

天气初长日困人,近来诗稿懒誊真。

偶思静作蝇头楷,用尽秋毫未入神。

(0)

客居杂兴·其一

拨闷离家去,离家闷转深。

雨声秋瑟瑟,灯影夜沈沈!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