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施馀论沾荒帙,白苇黄茅足改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刊(bù kān)的意思:不可攻破、不可侵犯、不可摧毁
充栋(chōng dòng)的意思:形容书籍、货物等充满了整个空间,没有多余的地方。
改观(gǎi guān)的意思:改变现状,使得情况变得更好。
画舫(huà fǎ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艺超群,出众。
篮舆(lán yú)的意思:指篮子和车子,比喻财产丰富,富有。
两湖(liǎng hú)的意思:指洞庭湖和鄱阳湖,也泛指湖泊。
鲁鱼(lǔ yú)的意思:指无能、无用的人或事物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秦火(qín huǒ)的意思:秦火是指烽火,起源于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的军事用语,意为军事警报或战争的征兆。
握椠(wò qiàn)的意思:握着椠杆。形容人的手劲大,力气大。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正谊所作的《访毛西河太史留赠》。诗中表达了对毛西河太史著作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首联“充栋书成自不刊,频年握椠暑兼寒”,描绘了毛西河太史著作之多,以及他常年辛勤劳作,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坚持著述的情景。这里的“充栋书”形容书籍堆积如山,形象地展示了毛西河太史著作的丰富与厚重。“握椠暑兼寒”则强调了他持笔不辍,不分季节的努力。
颔联“鲁鱼舛后多釐正,秦火焚来尽补残”,进一步赞扬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贡献。鲁鱼指文字错误,舛正即纠正错误;秦火焚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补残则是指毛西河太史在整理和恢复古代文献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两句诗体现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研究中的细致入微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保护。
颈联“画舫两湖明月共,篮舆十里好山看”,转而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人想象自己乘坐画舫游于两湖之间,欣赏着明月与湖水的和谐之美;同时,也以篮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行于山间,观赏着十里的美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毛西河太史著作如同这山水之美,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和愉悦。
尾联“感施馀论沾荒帙,白苇黄茅足改观”,表达了诗人对毛西河太史学术成就的感激之情。毛西河太史的言论和著作如同白苇黄茅一般,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使他们能够从这些“荒帙”中汲取营养,改变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这一联既是对毛西河太史学术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后人学习和传承其学术精神的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既展现了毛西河太史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安天北游求诗安天韶王孙作诗送之
海云抱沤海水热,道路征人裹冰雪。
怜君独作万里游,雨把莲茎手中别。
莲茎刺多莲叶湿,翻为君衣覆为笠。
汴南淮北多故人,马上相逢泪相揖。
故园萋萋长草根,迟君归来洗雨痕。
青鞭碧影角湖曲,芳梦犹到韶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