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水忘移艇,看山慕结庐。
归即携鸡犬,桃花问古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消夏湾道中的清凉与宁静之感。首句“浓林无剩暑”点明了夏日炎炎,但浓密的树林为诗人带来了一片凉爽,仿佛暑气都被树木吸收,营造出一种避暑的意境。接着,“步步冷衣裾”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凉的感受,每一步都踏在凉意之中,衣襟也似乎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听水忘移艇,看山慕结庐”两句则展现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状态。听到潺潺流水声,他忘记了要移动小舟,而是沉醉于这天籁之音;仰望连绵起伏的山峦,他渴望能在此建屋定居,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泉香飘口语,岚气没腰舆”描绘了诗人行进间所见的美景。泉水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在与诗人的对话;山间的雾气弥漫,遮住了马车的视线,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惬意与悠闲。
最后,“归即携鸡犬,桃花问古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想象中,当他归家时,会带着鸡和狗,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与古渔一同生活,过着简单而自由的日子。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消夏湾道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陵阳不可见,独往复如何。
旧邑云山里,扁舟来去过。
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
傥宿荆溪夜,相思渔者歌。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手植已芳菲,心伤故径微。
往年啼鸟至,今日主人非。
满地谁当扫,随风岂复归。
空怜旧阴在,门客共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