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丹炉(dān lú)的意思:比喻修炼内功的地方或方法。
凋枯(diāo kū)的意思:指植物失去生机,干枯凋谢,比喻事物衰败、消亡。
纷华(fē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华热闹,纷繁华丽。
妇姑(fù gū)的意思:指妇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名场(míng chǎng)的意思:指名声显赫的地方或场所。
神形(shén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体的外貌或状态非常美丽或出色。
陶炼(táo liàn)的意思:通过不断磨炼和修炼,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优秀。
形有(xíng yǒu)的意思:形影不离指的是形容两个人或物之间关系密切,无法分开。
战胜(zhàn shèng)的意思:战胜指克服敌人、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体秋》组诗中的第三首。倪元璐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纷华日以远”描绘了繁华逐渐消逝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战胜乃翻癯”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在竞争与挑战中,人们可能会变得更为坚韧或疲惫的状态。这里“癯”字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经历磨砺后的瘦削或精神的疲惫。
“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提倡以道家的黄老之学来教导世人,将春天比作妇姑,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进一步阐述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凋枯”指生命的衰败,但诗人并不将其归咎于“杀气”,而是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同时,通过“陶炼各丹炉”的比喻,暗示了个体在经历磨砺后,能够像丹炉中的金属一样,经过锤炼而变得更加坚韧或纯净。
最后,“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自我,不应被外界的名利所束缚,而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里的“神形有此无”,意味着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真实的自我,只有在远离名利场的环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和自我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深邃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