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笔》
《咏笔》全文
清 / 陈毓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孟坚投笔男儿,阵扫千军意在斯

孤负管城蜷伏久,部君脱颖何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孤负(gū fù)的意思:指单独承担责任或背负某种困难,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或支持。

管城(guǎn chéng)的意思:指权力集中、管辖范围广的地方或机构。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男儿(nán ér)的意思:指成年男子,也表示男子的气概和勇气。

蜷伏(quán fú)的意思:形容人或动物弯曲身体,蜷缩地躺卧在地上。

投笔(tóu bǐ)的意思:放弃写作或从政的意愿,指辞去官职或停止写作。

脱颖(tuō yǐng)的意思:指人才脱离平庸、显露才智或才能。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鉴赏

这首诗《咏笔》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毓瑞所作,通过“孟坚投笔”这一典故,巧妙地将笔与人相联系,表达了对笔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期待。

首句“孟坚投笔好男儿”,借东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字孟坚)弃笔从戎的故事,赞扬了那些既能文又能武、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这里的“投笔”不仅指放弃文职,更象征着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风貌。

次句“阵扫千军意在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它意味着,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能像扫除千军万马一样,克服一切障碍,实现目标。这里不仅赞美了笔作为书写工具的威力,也暗喻了人才在社会中的作用,即能够以智慧和勇气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后两句“孤负管城蜷伏久,部君脱颖在何时”,则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人才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期待。其中,“管城”是古代对笔的别称,此处用来比喻被埋没的人才;“部君”可能是指那些尚未崭露头角的潜在人才;“脱颖”则是比喻人才在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下,能够像剑出鞘一样,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笔”的赞美,巧妙地隐喻了对人才的颂扬和期待,以及对社会应当重视和发掘人才的呼吁。诗中充满了对个人才能的尊重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毓瑞
朝代:清

字唯生,屡困场屋,大小试均不售,援例以府经历分发直隶,旋捐升知县。工于讯鞫。历充天津地方审判厅民庭庭长,检察厅检察长,江阴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民国四年保免县知事试验审查合格,仍分省直隶。历任乐亭、阜平、丰润、宁、晋等县知事。廉干有为,勤恤民隐,年六十馀卒。著有读史管见、一斋格言、一斋年谱。
猜你喜欢

曾存之以伫云名庵以待缁流因作此戏之

不见从来庵内人,结茅濒水更慇勤。

云飞日日满天地,借问如何能伫云。

(0)

游湘西道林寺用沈传师韵

赐还殊无功可论,放逐复向山前奔。

道人眸子炯如故,邀我累日游祗园。

御书新閤插霄汉,祝融严拱世所尊。

恍然身世脱尘垢,矫若鸿鹄辞笼樊。

是时秋老雨脚断,晴光万里凌朝昏。

北辰直下望天阙,纷纷郁郁卿云屯。

綵衣兰膳奉颜色,想见协气还闺门。

雁飞不到竟何许,日冀□□除瘢痕。

四年之中两到此,易摇难立怜孤根。

方寸倏忽丛百感,湘源白鹤空盈樽。

道人顾我亦无语,但指幡从风际翻。

由来否泰反其类,况逢主圣同羲轩。

而今而后戒覆辙,长记崇宁初纪元。

(0)

次韵世美冬夜见怀

君家儒学频公侯,岂知孔孟穷于邹。

他年事业知未艾,诜诜孙子多清流。

红莲上客更超诣,劲节耻与今人俦。

自言名宦亦何有,回看家法长包羞。

芜城岁月已波逝,朅来文会消吾忧。

青天白日有崔子,亦许交臂闻嘉谋。

人生南北那可必,合散倏忽春云浮。

会须着鞭入圣域,无使后悔空冥搜。

(0)

次韵渊明饮酒诗·其十三

酒尽辄起沽,耽然待酒至。

呼儿挈樽杓,未酌兀已醉。

譬如念醯醢,流液不待味。

醉客失揖让,醉语少伦次。

坐客皆摇头,知稀故我贵。

(0)

田家二首·其一

莫笑田家物象微,柴荆未肯愧朱扉。

槿篱花发锦步障,莎径叶齐丝地衣。

葭苇吟风环竹屋,鸳鸯浴水傍苔矶。

藜羹黍酒有馀味,笑看庭阴密又稀。

(0)

题朱中老宣德墓亭

不矜乡版早为宾,不叹恩纶晚及身。

物识傥来忘世累,学随所遇泽吾民。

鸿冥轻举閒刀刃,舟壑潜移冷隙尘。

今日户庭皆似旧,共知君有克家人。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