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安 乐 窝 中 自 讼 吟 宋 /邵 雍 不 向 红 尘 浪 着 鞭 ,唯 求 寡 过 尚 无 缘 。虚 更 蘧 瑗 知 非 日 ,谬 历 宣 尼 读 易 年 。发 到 白 时 难 受 彩 ,心 归 通 后 更 何 言 。至 阳 之 气 方 为 玉 ,犹 恐 鑽 磨 未 甚 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寡过(guǎ guò)的意思:指人的过失、错误很少,品行端正。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难受(nán shòu)的意思:指感觉不舒服或不愉快,心情糟糕。
时难(shí nán)的意思:时代艰难困苦。
无缘(wú yuán)的意思:没有缘分或者机会。
宣尼(xuān ní)的意思:指宣扬儒家思想,传播道德教化。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至阳(zhì yáng)的意思:指阳光最强烈、最温暖的地方,比喻权势或荣耀最盛的地位。
钻磨(zuàn mó)的意思:形容学习刻苦勤奋,不断钻研。
蘧瑗知非(qú yuàn zhī fēi)的意思:指人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见判断事物,而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 注释
- 红尘:世俗的纷扰。
浪著鞭:追求名利。
寡过:少犯错误。
无缘:难以实现。
蘧瑗:古人蘧瑗,以知错闻名。
宣尼:孔子的别称。
易年:研读《易经》的岁月。
发到白时:头发白了。
受彩:期待荣耀。
心归通后:心灵通达。
至阳之气:最纯粹的阳刚之气。
为玉:如美玉一般。
钻磨:打磨。
未甚坚:还不够坚硬。
- 翻译
- 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只希望少犯错误却难以实现。
即使像蘧瑗那样深知过失的日子,也未能避免误入歧途,像孔子研读《易经》的岁月。
头发白了也不再期待荣耀,心灵通达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最纯粹的阳刚之气才如美玉,但仍担心打磨得还不够坚硬。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安乐窝中自讼吟》,诗人以自我反省的口吻,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生活态度。首句“不向红尘浪著鞭”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于世俗的喧嚣,而是选择独善其身。接着,“唯求寡过尚无缘”表达了诗人对减少过错的渴望,但似乎觉得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两句,诗人借用蘧瑗和孔子的例子,暗示自己虽然时常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仍然觉得自己在理解和实践儒家经典如《易经》上有所不足。这里的“虚更”、“谬历”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写诗人到了老年,头发虽白,但仍无从享受世俗的荣华富贵,心境达到通达之后,他认为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悟。最后两句“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钻磨未甚坚”,诗人将自己比作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拥有至阳(内在的真我)之气,仍担心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加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修养的人生观,以及他对道德完善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秋景图
金门羽客茅山来,袖携千仞青崔嵬。
开缄满堂秋色起,耳根彷佛清猿哀。
白云溶溶涨川谷,谷口沧波泻寒玉。
轻舠一叶何处归,锦树烟扉半红绿。
汀沙空阔天渺瀰,山有猰貐水鳄螭。
篙师未必好看客,行人踽踽将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