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
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
不止(bù zhǐ)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存亡(cún wáng)的意思:指生存与灭亡,存活与毁灭。
后代(hòu dà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子孙后代。
九流(jiǔ liú)的意思:指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儒者(rú zhě)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学者或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儒先(rú xiān)的意思:指儒家思想或儒家学派在某个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儒术(rú shù)的意思:指儒家学说中的思想、理论和技艺。
儒家(rú jiā)的意思:指儒家学派,即儒家思想、文化和学说。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洋洋(yá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自豪、得意的样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诗人以“兰台序九流”起笔,形象地描述古代学术流派众多,儒家只是其中之一。他指出,虽然儒家后来地位提升,学者们的面貌也随之显得更为庄重,但在众多学派中,儒家并非独大,朝野之间各种思想仍然活跃。
诗人接着提出疑问,古代的九流是否都还存在,或者哪些流派留存更多。他对于“儒先亡”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质疑,表达了对学术多元性的思考,以及对儒家地位变迁的观察。
龚自珍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借古讽今,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