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吹毛(chuī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仔细、小心地处理事物。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汉帝(hàn dì)的意思:指汉朝的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和亲(hé qīn)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势力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和平、友好的关系。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虏尘(lǔ chén)的意思:指被俘虏的人,也用来比喻失败、被征服或受制于人。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议和(yì hé)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经过讨论、协商,达成共识,停止争斗,恢复和平。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 注释
- 西征:向西出征。
陷虏尘:陷入敌人的战乱之中。
议和亲:通过和亲来结束战争。
吹毛剑:形容剑非常锋利,连毛都能割断。
奉春:可能是某个人名,诗中可能指的是敌人或特定人物。
- 翻译
- 汉朝皇帝向西征战深陷敌阵,最终通过议和结束了包围。
那时已经有锋利无比的宝剑,为何没有人能用它斩杀奉春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西征匈奴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战争与和亲政策的交替。开篇“汉帝西征陷虏尘”直切主题,表明强大的军事行动能够使敌人屈服。“一朝围解议和亲”则转折至外交策略的改变,通过联姻来维持边疆稳定。
第三句“我有吹毛剑,无人与之共干戈”中,“吹毛剑”既可理解为勇猛善战的象征,也可能指代特定的武器或英雄人物。诗人感慨于当时无人能与其匹敌,共同奋战。
末句“何事无人杀奉春”中的“奉春”一般认为是指奉送匈奴使者至长安的春季,而“无人杀”则可能隐含了对和亲政策的怀疑或批评。诗人质问,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种软弱的外交选择。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与外交策略的复杂性,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勇士缺失、国策软弱的感慨。通过咏史,胡曾借古讽今,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强盛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观淮阴龚翠岩所修古棋经
淮阴老人古棋经,广陵大幕青油厅。
一江对垒静昼日,三楚结阵铿流星。
东南宾客少驰檄,白黑纹楸即强敌。
坐稳萦回建旌旆,手谈劈䃗藏矛戟。
世间风雨长百变,身佩安危知几战。
昆河割破半藩篱,涨海扫空全局面。
乐矣军中有此娱,攻城掠野类兵书。
宫殿寝园终草莽,冕旒章服到鲛鱼。
君不见骊山妇姑三十六,破屋数间昏不烛。
夜来教得王积薪,满眼长安代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