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辑句招王国正四首·其三》
《辑句招王国正四首·其三》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投老归来幅巾,翛然三月柴荆

固知贫病人须弃,客至从嗔不出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人(bìng rén)的意思:指生病的人或患有某种疾病的人。

柴荆(chái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出迎(chū yíng)的意思:出来迎接。

幅巾(fú jīn)的意思:指巾帛的尺寸大小,也比喻事物的规模大小。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老归(lǎo guī)的意思:指老年人回到故乡定居或退休的意思。

贫病(pín bìng)的意思:指贫困和疾病同时存在,形容生活困苦,身体不好。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投老(tóu lǎo)的意思:投老指投奔老师或者投靠老师,表示寻求保护或指导。

一幅(yī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情况单一、固定不变。

月闭(yuè bì)的意思:指月亮消失,比喻秘密行动或消息不外传。

注释
投老:年老。
归来:归乡。
一幅巾:一条头巾。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此处指孤独无拘束。
三月:三个月。
柴荆:简陋的房屋,代指家居。
固知:深知。
贫病:贫困病弱。
人须弃:人应放弃。
客至:客人来访。
从嗔:由衷地生气。
不出迎:不外出迎接。
翻译
年老归乡后只有一条头巾,三个月来独自闭门不出。
我深知贫困病弱之人应放弃社交,有客人来访也因病气恼而不去迎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辑句招王国正四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一种淡泊自适的态度描绘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投老归来一幅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回归简朴生活的状态,仅凭一巾为伴。"翛然三月闭柴荆","翛然"形容心境闲适,"柴荆"指的是简陋的木门,这里表示诗人选择在家中静养,三个月未曾打开柴门迎接客人,流露出对清贫生活的安然接受。

"固知贫病人须弃",诗人深知贫困和疾病使人不得不舍弃一些世俗的应酬,这是他对自己现状的理解和接纳。"客至从嗔不出迎","嗔"在这里是假装生气的意思,诗人说即使有客人来访,他也假装生气而不去迎接,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无意于社交,更愿意享受孤独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生活的坚韧与豁达。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和李子扬题龙源田舍

旧隐今何许,新宫定几间。

红尘昏北道,青壁睨南山。

若拟崧和颍,犹胜蒯与菅。

君方二顷得,我爱一生閒。

荫石多云树,行田有翠湾。

客来那更问,门设不须关。

世味浮云薄,颠毛小雪斑。

功名当未免,亦念早来还。

(0)

寄奇父

似闻北舍与南邻,各向西畴答问津。

独使丈人留阒寂,更无佳客奉光尘。

思公待泛山阴雪,破闷须携曲米春。

往行前言未多识,古来元重老成人。

(0)

和单普二首·其一

能向词江挹彼清,爱君诗句早知名。

百家悬镜知妍丑,一字提衡有重轻。

画话岂淹三友益,简才方廓四聪明。

肯临蔀屋相辉映,自愧常谈只老生。

(0)

和仁仲过五溪

沅水千年非旧波,英风元自振关河。

本怀国士知心早,岂念柽函挟恨多。

龟固有神宁豫罔,鸿虽高举畏虞罗。

椒兰从古能如此,何有沉湘作九歌。

(0)

吴守祈雨有应

延陵宿望冠三吴,又见熙朝老大夫。

善政旧闻风偃草,清规今信浦还珠。

山川每应精神祷,禾稼全凭润泽苏。

可但邦人歌五裤,也知还客慰焦枯。

(0)

再美劝农

邦本古攸重,民天辞匪夸。

讵能皆辟谷,漫道独餐霞。

一笑为良茧,力耕无卖花。

信知豳七月,于耜起周家。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