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减字木兰花.秋夜》
《减字木兰花.秋夜》全文
清 / 张友书   形式: 词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床前明月惹起乡心今夜切。何处秋风

萧瑟偏来小院中。芭蕉桐叶。搅乱愁怀向谁说。

嘹唳云间。又听征鸿自北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芭蕉(bā jiāo)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艰苦,但品德高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愁怀(chóu huái)的意思:形容忧愁、担忧的心情。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怀向(huái xiàng)的意思:怀念旧时的情感和向往未来的希望。

搅乱(jiǎo luàn)的意思:扰乱、混乱

嘹唳(liáo lì)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嘹亮而尖锐。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前明(qián míng)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明白或预见到了。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惹起(rě qǐ)的意思:引起、激起、引发某种情感或事件。

乡心(xiāng xīn)的意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小院(xiǎo yuàn)的意思:指小而安静的院子,也比喻寂静的环境或离开喧嚣的地方。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征鸿(zhēng hóng)的意思:征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出征的军队向很远的地方出发,比喻远行。

鉴赏

此诗描绘了秋夜之景,以月光、秋风、芭蕉、桐叶、云间之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思乡的氛围。

首句“床前明月”,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月光洒在床前,明亮而静谧,引人遐想。接着“惹起乡心今夜切”,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月光而触发的强烈思乡之情,今夜尤为深切。

“何处秋风”一句,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秋风起于不知名处,却带着一股寒意和萧瑟,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回应,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接下来“萧瑟偏来小院中”,强调了秋风的直接侵扰,使得小院内的环境更加冷清,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芭蕉桐叶”两句,选取了两种常见的秋季植物作为载体,通过它们的摇曳和沙沙声,搅动着诗人心中的愁绪,难以言表。芭蕉与桐叶的共同作用,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凄凉感,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嘹唳云间”描绘了天空中云层间的鸟鸣,声音高远而悠长,与之前的景象形成对比,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远方的归途。最后,“又听征鸿自北还”,点明了季节更迭与迁徙的主题,征鸿北归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张友书
朝代:清

张友书,字静宜,丹徒人。拔贡、候选训导陈宗起室。有《倚云阁诗存》。
猜你喜欢

乌夜啼

日夕众喧寂,群鸟皆冥栖。

如何屋上乌,夜半哑哑啼。

屋中有思妇,不寐候晨鸡。

惊闻夜啼声,色喜情不怡。

明当有恩赦,揽衣出中闺。

曾闻孝慈乌,不类鹜与鹥。

复屋验兴周,登城知遁齐。

物兆有先见,由来事堪乩。

为语夜啼乌,止止无东西。

(0)

萧寺寻僧图

极目萧山寺,岧峣在越溪。

风传钟远近,云接树高低。

别去情无己,重寻路不迷。

何时乘老兴,登眺策青藜。

(0)

对雪次韵

冰蛾乱扑纸窗鸣,冻得银壶断漏声。

静拥地垆添炭坐,不知天女散花轻。

他年须鬓应争皓,此夜襟怀愈觉清。

故友耐寒多逸兴,远缄珠玉慰羁情。

(0)

题苏性初秋林学舍

金飙初动蝉鸣歇,雨过轻凉散清樾。

佳士研精不下帷,惊见素商隃八月。

林疏几净绝纤埃,长日书声隔崦来。

朱露滴残枫叶老,芸香过尽桂花开。

人生等闲驹过隙,羡子青年勤努力。

夜窗灯火喜相亲,平砌分阴知更惜。

嗟余废弛竟无谋,笔砚荒芜几度秋。

年光逝水追何及,时向西风叹白头。

(3)

孤云

才看生石上,倏在太虚中。

停处长依日,飘来不待风。

既能无着碍,一任自西东。

会见从龙去,为霖建大功。

(0)

秋暮客怀

打窗风雨响,天气为催寒。

菊到重阳绽,人生几度看。

酒樽须放满,怀抱且教宽。

渐老无兄弟,谁能救急难。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