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馀里路,知为尔师行。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通 嗣 法 书 僧 归 隆 兴 宋 /释 文 珦 一 千 余 里 路 ,知 为 尔 师 行 。晚 峤 踏 云 影 ,春 江 闻 浪 声 。相 逢 知 有 约 ,又 别 似 无 情 。莫 话 传 衣 事 ,北 宗 人 恐 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宗(běi zōng)的意思:指宗教的总部或宗派的所在地。
传衣(chuán yī)的意思:相互帮助,互相搀扶
春江(chūn jiāng)的意思:春江指的是春天的江河,是形容春季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意象。
踏云(tà yún)的意思:指行走轻盈、如踏在云彩上一样,形容轻松自在、飘逸的状态。
为尔(wéi ěr)的意思:为了你,为了你的缘故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宗人(zōng rén)的意思:指家族中的长辈或宗族中的有声望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文珦创作的《送通嗣法书僧归隆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通嗣法书僧长途跋涉归乡的深深关怀与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句“一千馀里路”描绘了路程之遥,显示出送别的艰辛;“知为尔师行”则表达了对僧人的敬意和对其修行生活的理解。接下来的两句“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通过写景,寓情于景,展现了僧人在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友人旅途孤独的想象。
“相逢知有约,又别似无情”一句,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有离别的不舍,这种矛盾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既期待其履行约定又担忧其孤寂的心境。最后两句“莫话传衣事,北宗人恐争”,暗示了佛教中的传承之争,告诫友人不要轻易提及可能引起纷争的话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和对禅宗内部和谐的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归乡的旅程,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禅宗事务的关切,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思仙会.效杨吏部礼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
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
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
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
莫莫休休。莫问甚底。
满庭芳.赠道友徐司判
名缰相引,别离登州。远来积石时秋。
司判美任,止是一载因由。
才到瓜期相逼,岂都无、行色忧愁。
叹往复,是八千馀里,毕竟何求。
好学渊明解职,效海蟾纳印,慷慨云游。
相继神翁决裂,物外真修。
保养先天之物,运自然、火锻丹丘。
功行满,驾祥云,趋赴瀛洲。
医巫闾
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祖龙力驱不肯去,至今鞭血馀殷红。
崩崖暗谷森云树,萧寺门横入山路。
谁道营丘笔有神,只得峰峦两三处。
我方万里来天涯,坡陁缭绕昏风沙。
直教眼界增明秀,好在岚光日夕佳。
封龙山边生处乐,此山之间亦不恶。
他年南北两生涯,不妨世有扬州鹤。
董叔宏黄伯厚载酒黄塘送别
愁酌开怀酒,凉生破暑风。
论交谈洒洒,告别恨匆匆。
十里黄塘路,扁舟白发翁。
多情今夜月,为我照吟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