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活途在死门,佛祖是冤也是亲。
《法通久住半岭归天柱岩题二偈示之·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生死、因果、真理与虚妄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句“谁信活途在死门”,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生命与死亡之间微妙联系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道路可能隐藏于死亡的阴影之中,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深思。
接着,“佛祖是冤也是亲”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将佛祖这一宗教象征物置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既可视为解脱苦难的救赎者(亲),也可能成为束缚个体自由的枷锁(冤)。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与个人自由、救赎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究义问禅元涉妄”则揭示了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误解与幻觉(妄)。禅宗讲究直觉与悟性,而非逻辑推理,因此寻求真理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迷惑。
最后,“削金添得眼中尘”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杂念如同尘埃一般,可能遮蔽了真正的智慧之光。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警示,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即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往往会被表面的华丽与虚假所蒙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宗教、真理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种种矛盾与困惑的敏锐洞察。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体心灵世界的探索,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类生存经验与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