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墨笔牡丹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首句“一朵萧然带墨痕”,以“萧然”二字形容牡丹的孤高与清冷,而“带墨痕”则暗示了画作的技法,墨色的痕迹在花瓣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接着,“玉阑干畔倚黄昏”一句,将牡丹置于玉栏杆旁的黄昏背景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牡丹倚靠在栏杆之上,仿佛一位孤独的美人,在黄昏的余晖中静静地思考着什么,这种情境的描绘,既表现了牡丹的高洁与独立,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后两句“也知不作金棱碧,何用韩郎为染根”,则是对牡丹特性的进一步阐述。牡丹虽不追求金碧辉煌的外表,却以其自然之美的内在魅力吸引人。这里提到的“金棱碧”可能是指其他花卉追求的华丽外表,而“韩郎为染根”则暗指某些花卉通过人工手段来改变其生长环境或颜色,以求得更引人注目的效果。牡丹自足于自然赋予的美丽,无需外力的修饰,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牡丹自然美的欣赏,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人工雕琢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墨笔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自然与人工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纯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寒山子一首寄姚芬若
别君未月馀,情思一何渺。
两夕频梦君,宛在松门道。
花雨昼濛濛,深绿莺啼小。
于时见君来,坐石漫倾倒。
赠我以加餐,劝我归必早。
予即前致辞,为言山水好。
感君促归期,常恐及秋老。
有身难奋飞,却羡空中鸟。
遗书慰高堂,镫前复草草。
枕落忽惊翻,千峰月初晓。
关山月
关山月,关山月,山月高高漏未歇。
城头一夜戍角鸣,大帅平明大纛行,寒沙万里晓光白,斥堠千山烽火青。
昨从都尉下三山,复逐轻车出汉关。
三边积雪埋头白,五夜胡风彻甲寒。
月色营前凝望久,重窥记自葱岭首。
多情不舍出塞骑,犹为离人照刁斗。
关山月,愿分一半清皎光,为照闺中望月常如此。
塞上征人行未已,醒时惆怅月照席,梦里空迷塞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