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喜听喧鹊,耽眠扑倦蝇。
诙资残酒助,倦向小栏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科举考场中清晨起床后的内心状态与生活细节,充满了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生活情趣。
首句“平章文事罢”,点明了作者刚刚结束了一段紧张的思考与准备,可能是在科举考试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最后的审阅与修改。接下来,“枯坐却如僧”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坐于考场中的静默与专注,仿佛已融入了僧人的禅定状态,心无旁骛。
“占喜听喧鹊,耽眠扑倦蝇”则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苍蝇的扰动,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干扰的淡然。他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好兆头,或是享受着这份宁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沉醉于这种生活节奏之中。
“诙资残酒助,倦向小栏凭”两句,展现了作者在紧张之余,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同时也借倚靠小栏杆的动作,表达了他对环境的依恋与对片刻宁静的珍惜。这里既有轻松诙谐的一面,也有略带疲惫的自我慰藉。
最后一句“客况谁消得,香烟蔓石藤”则以一种深沉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于客居异乡、科举生涯的复杂情感。这里的“客况”不仅指科举考试的客居生活,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而“香烟蔓石藤”则以象征手法,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科举考场中独特的心境变化,从紧张到平静,再到对生活与自然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岁晚江关倦客,橐笔多幽绪。
天许精庐暂寄,宵烛清光映月,晨砚凉痕对雨。
秋心暗证,惟有闲庭老树。抱琴伫。图画里,堪共语。
范氏书楼剩帙,贺老祠堂断碣,远梦犹来去。
溯往迹、稀逢旧侣。
棠凋芾荫,鹤归寒郭,难忘了,烂柯处。
忽忽沧桑数度。与谁探取消息,山中杜宇。
春滟锦江,想红砑、断笺诗幅。
对节府香莲,名侣唱酬倦续。
椠铅送老,翠袖冷、终虚金屋。
比断肠集剩,细与燃脂编录。
洗墨池荒,精刊传秘,古蠹犹馥。
便增色琅嬛,绦锦艳题旧目。峨眉遭际,到今感触。
看等閒、红粉告身盈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