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堂(chán táng)的意思:禅宗寺庙的大厅,也用来比喻平静安宁的心境。
脚行(jiǎo háng)的意思:指步行,没有坐车或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时作(shí zuò)的意思:在特定的时机或环境下产生或发生
信脚(xìn jiǎo)的意思:指行动果断,言出必行。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竹鸡(zhú jī)的意思:指人在外表上装得像样,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或者没有真本事。
作两(zuò liǎng)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具有两面性或双重身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片段,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句“禅堂茶退卷残经”,描述了诗人结束了一天的禅修,饮茶之后,收起经书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修行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次句“竹杖芒鞋信脚行”,则展现了诗人漫步山林的自由自在。竹杖和芒鞋是古代文人登山访友或游历山水时常用的装备,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山尽路回人迹绝”,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最终消失在群山之中,人迹罕至。这既是对山林深处幽静环境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竹鸡时作两三声”,以竹鸡的啼鸣作为背景音,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竹鸡的叫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却又不失和谐,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即使在最宁静的地方,生活也依然充满着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五宿好次行涂口韵
长风振林木,摋羽辞高冥。
委身失所托,惴己曾人情。
清阶历形要,残梦多南荆。
叉鱼句尚续,来燕泉又生。
一春晴雨节,故老谈盛明。
互歌责难外,倍见台阶平。
玉帛走万国,土宇无师征。
安眠起常宴,竹杖时课耕。
幸无幻化术,废举非素萦。
相期慎迟暮,造物憎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