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杂颂七首·其三》
《山居杂颂七首·其三》全文
宋 / 饶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禅堂茶退卷残经,竹杖芒鞋脚行

山尽路回人迹绝,竹鸡时作两三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堂(chán táng)的意思:禅宗寺庙的大厅,也用来比喻平静安宁的心境。

脚行(jiǎo háng)的意思:指步行,没有坐车或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时作(shí zuò)的意思:在特定的时机或环境下产生或发生

信脚(xìn jiǎo)的意思:指行动果断,言出必行。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竹鸡(zhú jī)的意思:指人在外表上装得像样,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或者没有真本事。

作两(zuò liǎng)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具有两面性或双重身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片段,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首句“禅堂茶退卷残经”,描述了诗人结束了一天的禅修,饮茶之后,收起经书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修行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次句“竹杖芒鞋信脚行”,则展现了诗人漫步山林的自由自在。竹杖和芒鞋是古代文人登山访友或游历山水时常用的装备,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山尽路回人迹绝”,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最终消失在群山之中,人迹罕至。这既是对山林深处幽静环境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竹鸡时作两三声”,以竹鸡的啼鸣作为背景音,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竹鸡的叫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却又不失和谐,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即使在最宁静的地方,生活也依然充满着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饶节
朝代:宋   字:德操   籍贯:自号倚松道   生辰:1065~1129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猜你喜欢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五宿好次行涂口韵

长风振林木,摋羽辞高冥。

委身失所托,惴己曾人情。

清阶历形要,残梦多南荆。

叉鱼句尚续,来燕泉又生。

一春晴雨节,故老谈盛明。

互歌责难外,倍见台阶平。

玉帛走万国,土宇无师征。

安眠起常宴,竹杖时课耕。

幸无幻化术,废举非素萦。

相期慎迟暮,造物憎完名。

(0)

寄慨

穷通惟命敢憎时,摩蝎临宫亦自知。

只有一般最难忍,看他亲友慰劳诗。

(0)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其二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

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余。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八

汉唐旧史记青稞,西域从来此种多。

轻注蹲鸱成一笑,如今始悔着书讹。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十三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

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