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人问道》
《答人问道》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不信,却从身外神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吃饭(chī fàn)的意思:指进食、用餐的行为。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修行(xiū xíng)的意思:指修炼道德修养,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只此(zhī cǐ)的意思:只有这一个,仅此一次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之手,名为《答人问道》。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和人生追求的独特见解。

“饥来吃饭倦来眠”,开篇即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需求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饥饿时会吃饭,在疲倦时会休息的状态。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描述,也暗含着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只此修行玄更玄”,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的理解。这里的“玄”字,既指深奥玄妙,又暗示了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直达本质的修行境界。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并非外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顺应自然、遵循本心,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说与世人浑不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修行理念的自信与坚持。他相信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深邃的思考可能不被世人所理解或认同。这体现了诗人面对不被理解的孤独与坚持真理的决心。

“却从身外觅神仙”,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强调真正的修行和得道,并非在外在的名利、权势或他人的认可中寻找,而是在内心的觉醒与自我超越中实现。诗人通过这一问,引导读者反思自身,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真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起点,探讨了修行的本质与意义,以及如何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深处的觉察与反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山居杂咏·其二十茹芝

茅堂烟火后,云外采芝归。

紫玉流匙滑,银丁入馔微。

神仙宁绝粒,吾道本忘饥。

却笑商山老,驴年未息机。

(0)

山居杂咏·其十五斸笋

落箨带残霜,新苞出旧房。

浅深俱有得,遍界不曾藏。

所贵无枝叶,何须较短长。

此君知此意,相赠独盈筐。

(0)

十闰诗·其二闰花朝

花发朝还暮,花时去复回。

方将踏青候,又逐看花来。

所惜韶华老,频教羯鼓催。

春风如有待,不放刺桐开。

(0)

东林七问·其六问字

相知无厚薄,相见有疏亲。

偶尔逢新识,悠然思古人。

阅穷千载事,赢得半生贫。

何似秦灰后,金张早致身。

(0)

十九秋·其六秋楼

我亦有仙骨,高居远俗尘。

不因吹笛处,谁识倚楼人。

山色开三面,秋空无四邻。

超然群动外,日月逐閒身。

(0)

闻雁杂咏·其六阁夜闻雁

旷怀观物理,何者最相宜。

高阁月明后,孤灯雁过时。

海风吹不断,天路去多岐。

拟作秋鸿操,知音更有谁。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