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凋峰木雪缟庐,落眼青青却笑渠。
花时吹笋排林上,吴州还见竹溪图。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竹林,诗人以幽默的笔触,将凋零的山林与青翠的竹林形成对比,展现了竹子在冬雪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冬凋峰木雪缟庐,落眼青青却笑渠",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凋零的山木与青翠的竹林置于读者眼前,"雪缟庐"形象地描绘了冬日雪覆盖的景象,而"却笑渠"则赋予了竹林一种超然的自信与乐观,仿佛在嘲笑那些凋零的树木。接下来的两句"花时吹笋排林上,吴州还见竹溪图",进一步展现了竹子在春花盛开之时的生机勃勃,以及诗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与向往,仿佛在想象中回到了吴州的竹溪,那里的竹子在春风吹拂下,如同笋一般破土而出,排满了整个林间,充满了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学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
交游二十年,夷险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来淮棹。
华发映青袍,轻帆惬黄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皋比坐可暖,三载勤训导。
惜哉龟手药,至老方取效。
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
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
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
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许儿童折。
两株横卧处士桥,梦中归踏孤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