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潞河阻冻戏赠文衡山五绝·其五》
《潞河阻冻戏赠文衡山五绝·其五》全文
明 / 黄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纷纷车马柴关,焚却银鱼亦未闲。

输我疏顽一事,日骑黄犊访青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关(chái guān)的意思:柴关指的是山间的小路,比喻险要的关口或难以通过的地方。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黄犊(huáng dú)的意思:指年轻人。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疏顽(shū wá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刚愎自用,不易改变。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银鱼(yín yú)的意思:指财富或贵重物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潞河因冰冻而受阻的情境下,以戏谑之态赠予文衡山的五绝之一。诗中通过“纷纷车马款柴关”一句,生动展现了繁忙的景象,车马络绎不绝地抵达简陋的门户,然而即便如此,诗人却悠然自得,对那些忙碌于功名利禄的人们似乎有些不屑。

“焚却银鱼亦未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焚却银鱼”比喻为放弃官场荣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淡漠态度。银鱼在这里象征着官阶或地位,诗人说即使放弃这些也并未感到空闲,反衬出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接着,“输我疏顽无一事,日骑黄犊访青山”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他自认性情疏懒,不问世事,每日骑着黄牛,去探访那青翠的山林,享受自然的乐趣。这种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繁忙与闲适、世俗与自然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

作者介绍

黄佐
朝代:明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猜你喜欢

石窝

飞峦立万石,正面俯清波。

心喜到佳处,吾将营此窝。

江芜烟浩荡,野竹雪婆娑。

冻鹱相看久,忘机意共多。

(0)

题刘履道行卷

分得梅溪派,湖皋润泽深。

藜烟照书閤,芹雨沐儒林。

白发寒毡梦,青山故国心。

园亭好花竹,几度望佳音。

(0)

送沈竹泉

吾闻鸿濛之野元气厚,产出异质为苍筤。

千竿活翠湿霄汉,百年老节凌风霜。

腹中空洞含太和,酿成清泉深蕴藏。

朝阳几度鸣凤凰,飞来梢头不得尝。

忽然灵源难自秘,流膏洁白生馨香。

吾意此竹上摩天乳之星芒,吸得甘露万斛凉。

下通体穴钟阴阳,时时挹注琼瑶浆。

帝令昭苏下土民,咽嗽一勺消百殃。

赤龙运水一时下,玉婴仰视朱吻张。

不待铅汞九转功,挽回夭阏成康强。

涤肠洗髓清膏肓,暑不烦渴寒不僵。

神全气爽欲轻举,三十六帝参翱翔。

沈君何为独有慕于此,号为竹泉名姓芳。

平生雅抱君子操,虚心直节成文章。

活人阴功在天下,如水润物源流长。

狄公笼中生意远,昆虫草木丹砂光。

东山相望桐汭旁,清溪碧绕琅玕房。

叩门急传使者至,聘书来自中书堂。

纻袍飘飘佳丽地,戴笠出入兵戎行。

相君英雄少许可,揖而进之坐客床。

扫清内痾与外戕,俱入丹丘不死乡。

辕门昼静尘不扬,相君留饮谈岐黄。

挥笔大写竹泉字,龙凤飞舞势矫昂。

持来宾幕作佳话,独我才拙惭诸郎。

先生不登名利场,丹颜漆发双瞳方。

赤日满路归计忙,慈亲应倚门闾望。

烦君更以竹泉施八荒,跻民寿域如虞唐。

(0)

次韵画松二首·其二

苍标当入凌烟笔,相去青天不盈尺。

独持劲节冬雪寒,长带恩光朝露湿。

回枝忽变老蛟形,托根不向悬崖石。

按图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价增十。

(0)

渔父词五首·其五

朝辞蓼渚暮芦江,自有沙鸥伴醉翁。

尘世里,一浮萍,不著羊裘动客星。

(0)

八声甘州.咏蛙

问青蛙、有底不平鸣,真个为公私?

向污泥曳足,蹄涔接腋,缺甃持颐。

断续仪同歌吹,羹沸绿萍池。

钟鼓难成响,而况埙篪。

曾记江湖烟雨,被枕边欢噪,刺耳如锥。

拥轻衾孤坐,愁到晓鸡时。

道巴猿声声是泪,细看来、不似此声悲。

应知得,洒灰著令,千载无疑。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