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分文(fēn wén)的意思:一点儿钱也没有,一文不值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矜夸(jīn kuā)的意思:夸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过于自负自满。
经时(jīng shí)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历经岁月的考验
零落(líng luò)的意思:形容事物散落、破碎、分散或衰败。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扫石(sǎo shí)的意思:扫除障碍物或不利因素,使事情顺利进行。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晚霞(wǎn xiá)的意思:指在太阳落山后,天空出现的红色或金黄色的云彩。也常用来形容某种美丽的景色或氛围。
玩物(wán wù)的意思:指人沉迷于琐碎的娱乐活动或无谓的事物,而失去了追求真理、进取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志向。
文绣(wén xiù)的意思:指文章或书信的文采和修饰。
物华(wù huá)的意思:指物品华丽繁盛,形容事物美丽繁荣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清宫中从夏天到秋天花木相继绽放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命力的延续。
“信此神仙地,经时玩物华。” 开篇即以“神仙地”形容上清宫,暗示此处是人间仙境,四季如春,万物繁盛。诗人在此流连忘返,欣赏着四季更迭中的美丽景色。
“残红未零落,暗紫续矜夸。” 描述了夏日的花朵虽已凋谢,但仍有残红未尽,而秋季的花朵则接踵而至,展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美。这里的“暗紫”可能指的是深紫色的花朵,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夸耀自己的美丽。
“扫石分文绣,开林碎晚霞。”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扫石之景,可能是指落叶铺满地面,如同文绣般精致;而“开林碎晚霞”,则是说树林间洒满了夕阳的余晖,如同破碎的晚霞散落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
“秋风兰菊茂,此去有黄花。” 最后两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秋风吹过,兰菊茂盛生长,预示着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黄色花朵开放。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不断涌现的期待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上清宫中花木四季更迭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对生命延续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乌龙山寺阁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
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
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
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
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萧朝散惠石本韩干马图马亡后足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
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
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
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
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閒空食粟。
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渭川浴。
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
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
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
岂知车下骨如墙,饥食草根刺伤口。
君家古图才半身,千里腾骧已有神。
回身侧顾不无意,剪騣络头嗟失真。
君不见太宗战马拳腹毛,身骑此马缚群豪。
龙虎精神金鼓气,岂有闲地供脂膏。
至今画图快胸臆,想见虬须亲破贼。
那知但爱厩中肥,渔阳筋脚蹄如石。
神驹入水随烟云,蜀山石路无行人。
六骥悲鸣足流血,骑骡遗事一酸辛。
《萧朝散惠石本韩干马图马亡后足》【宋·张耒】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閒空食粟。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渭川浴。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岂知车下骨如墙,饥食草根刺伤口。君家古图才半身,千里腾骧已有神。回身侧顾不无意,剪騣络头嗟失真。君不见太宗战马拳腹毛,身骑此马缚群豪。龙虎精神金鼓气,岂有闲地供脂膏。至今画图快胸臆,想见虬须亲破贼。那知但爱厩中肥,渔阳筋脚蹄如石。神驹入水随烟云,蜀山石路无行人。六骥悲鸣足流血,骑骡遗事一酸辛。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0867c6af2e25f08398.html
春游昌谷访李长吉故居
连山忽中开,呀若敞双户。
清泉泻中间,行子并溪去。
苍崖左右壁,田垄亦棋布。
渠流涨春漪,鸣涧转芳屿。
鸡豚见茅屋,负檐隐微路。
竹坞蔼青葱,花岩被红素。
仲春雨新敛,晴日破氛雾。
南山当其门,列嶂俨环护。
深行不知厌,舍马时独步。
欣然耳目惬,遂我麋鹿趣。
朝随浮云来,归辔月中度。
惆怅锦囊生,遗居无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