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周翰二绝·其一再观邸园留题》全文
- 注释
- 小园:私人小花园。
香雾:香气如雾。
晓蒙笼:清晨朦胧的景象。
醉守:沉醉其中。
狂词:豪放不羁的诗词。
未必:不一定。
工:精巧,精湛。
鲁叟:鲁地的老者,这里可能指孔子。
录:记录。
《诗》:《诗经》。
应有取:应该有所收获或见解。
曲收:收录。
彤管:红色的笔管,古代女子常用以写诗,象征女性。
邶、鄘风:《诗经》中的两个地区名称,邶和鄘,代表了《诗经》的一部分内容。
- 翻译
- 清晨的小园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朦胧而迷人。
即使沉醉于狂放的词句创作,也不一定就能写出精妙的作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小园香雾晓蒙笼"描绘了一幅迷雾中的小园春景图,让人联想到一个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小空间,这里的"香雾"可能是花开的氛围,也许是晨露带来的湿润感,营造出一种柔和、梦幻的氛围。"醉守狂词未必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创作态度的一种自嘲,似乎在说即便是在酒兴中随笔所写也并非都能达到完美,这里的"狂词"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创作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鲁叟录《诗》应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风》"则是诗人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尊重。"鲁叟"指的是孔子,这里提到孔子编纂《诗经》,暗示了诗人对这部集大成的古籍极高的评价。而最后一句中的"彤管"是古代用来装订书籍的红色绳线,《邶、鄘风》是指《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多涉及边塞之地的生活和战争,这里提到它可能是在强调即便是对远古文化的再现,也依然能在今天找到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个人创作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