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酬对少,双屐厌归迟。
《毛公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毛公坛》,主要描绘了对毛公遗迹的感慨和对古人踪迹的探寻。首句“但传毛公迹”表达了对毛公事迹的流传,而“不识毛公谁”则流露出对毛公身份的好奇与敬仰。接下来,“丹井久成没,白云无复期”暗示毛公所处的时代已经远去,丹井淹没,白云不再,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通过“一僧酬对少,双屐厌归迟”描绘出僧人对毛公坛的稀有来访,以及自己对停留时间的延长,表达了对毛公遗迹的深深留恋。最后两句“自昔牛羊地,多於鸾鹤时”,将过去毛公坛可能的平凡与今日的荒凉相对比,暗含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毛公坛的历史痕迹,寓言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王世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子开侍郎出守徐州
彭城事事似南都,顷岁曾分刺史符。
吏治甚惭前有召,民谣更愧昔无襦。
最思凤沼凤凰集,还见雁池鸿雁孤。
万事我今无一乐,扁舟归梦满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