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宋显夫》
《挽宋显夫》全文
元 / 李好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海人二宋名,玉京连占两科荣

鄢陵初喜知公字,长乐终思送我行

故里过人不在遗孤问讯泪如倾。

荒坟数尺西山下,一段平芜绿又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长乐(cháng lè)的意思:长乐指长时间的快乐和安乐。

二宋(èr sòng)的意思:指两个宋朝时期。

故里(gù lǐ)的意思:故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或祖籍。

过人(guò rén)的意思:超过常人水平;超越一般人的能力或智慧。

海人(hǎi rén)的意思:指在海上工作或生活的人。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科荣(kē ró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科学研究或学术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荣耀于科学界。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问讯(wèn xùn)的意思:向人询问消息或打听情况。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遗孤(yí gū)的意思:指失去父母或亲人的孤儿。

一段(yī duà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一段经历或一段故事。

玉京(yù jīng)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也用来比喻高大宏伟的建筑。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好文所作的《挽宋显夫》诗,以哀悼之情感人至深。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四海人传二宋名,玉京连占两科荣”开篇即点出宋显夫的声名远播与学术成就,玉京双科的荣耀象征其在学术界的卓越地位。然而,接下来的颈联“鄢陵初喜知公字,长乐终思送我行”,则将情感转向个人记忆,初识时的喜悦与分别时的不舍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与宋显夫之间深厚的情谊。

颔联“故里经过人不在,遗孤问讯泪如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描述诗人再次经过宋显夫的故乡,却已物是人非的场景,以及遗孤的悲痛与思念,将哀悼之情推向高潮。这一联中的“泪如倾”三个字,生动地描绘了遗孤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令人动容。

尾联“荒坟数尺西山下,一段平芜绿又生”收束全诗,以自然景象的生机勃勃反衬逝者墓地的荒凉与寂静,寓意生命的循环与不朽。同时,也暗示着即使在逝去之后,宋显夫的精神与影响依然存在于世间,如同那片重新生长的草地,永远鲜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友情和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好文
朝代:元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泰定间除太常博士。纂成《太常集礼》。后为监察御史。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猜你喜欢

五月六日次陈大云邀饮之作·其三

江洲何处会群仙,三径斜通五柳前。

土阁旧谙居士宅,石桥新减渡江钱。

蜩催夏至金初奏,荔过端阳色重鲜。

花下一壶须百咏,重来开卷又明年。

(0)

用前韵呈张别驾子文

水入吴松带两江,十年西浙几来航。

松厅旧望归台使,麦陇馀荫见魏塘。

古岸纾徐茭绕绿,客麾迢递柳分黄。

双鱼早晚应相觅,定说零陵鬓愈苍。

(0)

古心

荒郊深处寄行踪,穆穆熙熙是此风。

天上圣闻千载会,海边淳朴几人同。

歌翻击壤清声满,枕上羲皇俗念空。

欲识故侯多野意,瓜园真在县城东。

(0)

题四会林氏贞则堂

贞则谁为氏,褒荣帝制新。

阃仪垂翼子,妇道出群伦。

凤去孤鸾老,奁虚破镜尘。

端溪可比德,千古不缁磷。

(0)

走笔谢邓念斋太守惠佳荔

荔枝三百坡翁啖,四百笼来何太多。

颗颗念翁二百遍,白云还写谢公歌。

(0)

南康门人郭瑞旧为崇安令有治声以不得于巡按一旦弃去予与奕倩访武夷意其为山主至则行矣及过此因其求言诗以见情

武夷东道是何人,山得贤侯山愈神。

强项折腰人不见,山中荣木自欣欣。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