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丝衣》
《丝衣》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qín / shījīng

fóuzǎibiànqiúqiú
tángyángniú
nàidǐnggōngqiú
zhǐjiǔróuáokǎozhīxi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胡考(hú kǎo)的意思:指不经过深思熟虑、草率从事某事,没有准备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酒思(jiǔ sī)的意思:酒后思念、酒后愁绪

俅俅(qiú qiú)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清秀、美丽。

兕觥(sì gōng)的意思:兕觥是指祭祀时所使用的兽觥,比喻庆祝或宴会的场合。

丝衣(sī yī)的意思:指女子穿的轻薄丝绸衣物,常用来比喻美丽娇柔的女子。

旨酒(zhǐ jiǔ)的意思:美酒,佳酿

注释
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紑:洁白鲜明貌。
载:借为“戴”。
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
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
一说恭顺貌。
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
徂,门内、门限。
鼐:大鼎。
鼒:小鼎。
兕觥:犀牛角做的盛酒器。
觩: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旨酒:美酒。
思:语助词,无义。
柔:指酒味柔和。
吴:大声说话,喧哗。
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
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注释2

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紑(fóu):洁白鲜明貌。

载:借为“戴”。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cú ):往,到。基:通“畿(jī)”,门内、门限。

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qiú):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

吴:大声说话,喧哗。敖:通“傲”,傲慢。

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翻译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译文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

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

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赏析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的祭祀活动。在诗中,“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表达了祭祀时穿着华美服饰,头戴盛装的氅帽,行走之间显得庄重而有序。"自堂徂基,自羊徂牛"则是祭品准备的场景,从大厅到厨房,再从养羊到宰杀牲畜,都显示出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神灵的尊崇。

接下来的“鼐鼎及鼒,兕觥其觓”描绘了乐器和祭器的使用,以及酒肉的摆设,这些都是古代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酒思柔"则表达了人们在享用美酒佳肴时,心怀敬畏之情,思念祖先。

最后“不吴不敖,胡考之休”似乎是在询问祭祀的意义,或是对古代礼仪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这种活动在维系社会秩序和精神信仰中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偈颂十七首·其十三

丁宁损君德,无言真有功。

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0)

颂古一百首·其八十六

一文一武偶相逢,说尽英雄各不同。

俱往长安朝圣主,姓名终是达天聪。

(0)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九

含糊一世无分晓,开口何尝在舌头。

万古业风吹不尽,又随月色过罗浮。

(0)

浙江潮图

怒势自惊殊莫拟,静心人见骨毛寒。

平生一对风波眼,今日晴窗不忍看。

(0)

自赋息耕

叶深烟气暖,粳软骨毛香。

巢许垂清节,临流不尔忘。

(0)

宏智禅师赞

金凤初鸣,玉人启户。露冷风高,子归就父。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