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立 木 海 上 刻 诗 唐 /李 赞 华 小 山 压 大 山 ,大 山 全 无 力 。羞 见 故 乡 人 ,从 此 投 外 国 。
- 注释
- 小山:形容山体较小。
压:覆盖或挤压。
大山:指体积或地位较大的山。
全无力:完全失去了力量或抵抗。
羞见:感到羞耻而不愿相见。
故乡人:家乡的人。
从此:从这一刻起。
投:离开,投奔。
外国:指非本国的地方。
- 翻译
- 小小山峰压在大山之上,大山显得无比无力。
他感到羞愧,不愿再见故乡的人,于是决定背井离乡,远赴他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赞华的作品,名为《立木海上刻诗》。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心境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这里的小山和大山,可以比喻为弱小的力量与强大的权威或现实。在这个意象中,小山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压制住大山,显示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对抗。而大山尽管庞大,却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无力。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弱小者在某些情形下能挑战强者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与正义的深刻体会。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这两句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在故乡,这里被称作“故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地。但在这里,诗人却感到羞愧,不愿再面对熟悉的人们。这份羞愧可能源于个人经历、社会评价或是内心的自责。因此,诗人选择了逃离,从此“投外国”,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选择,更是情感上的放逐和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情绪世界。它既有力与弱、正与邪的对抗,也有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这不仅是一个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共鸣的心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兰陵王
絮花弱。吹满斜阳院落。
秋千外,无数小舟,绿水溶溶带城郭。流光漫暗觉。
辜却。莺呼燕诺。
欢游地,都在梦中,双蝶翩翩度帘幕。凭谁问康乐。
又粉过新梢,红褪残萼。阑干休倚东风恶。
怜瑟韵空在,鉴容偷改,青青洲渚遍杜若。
故交半寥寞。漂泊。镇如昨。念玉指频弹,珠泪还阁。
孤灯隐隐巫云薄。奈别遽无语,恨深谁托。
明朝何处,夜渐短,听画角。
贺新郎
三月桃花浪。涌荆红、浮光散彩,倚空千丈。
杨柳阴中长堤路,一片笙歌暖响。
春待晚、气清天亮。
闻道君侯生此日,具虎头、飞食封侯相。
风度远,襟怀爽。宝杯为我倾家酿。
醉乡深,何妨更尽,吸川鲸量。
富贵时来应自有,岂在随人俯仰。
且共把、眉头开放。
但得仙风长不老,又安知、不做东南将。
勋业付,云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