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东 寺 柱 宋 /黄 庶 竹 风 松 月 牢 于 锁 ,关 闭 人 心 物 外 情 。燕 雀 闻 经 俱 已 惯 ,归 来 不 怕 读 书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怕(bù pà)的意思:不害怕,不畏惧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关闭(guān bì)的意思:指在关门之际抓住窃贼,比喻在事情即将结束或失败之际,抓住罪犯或揭露真相。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松月(sōng yuè)的意思:指松树下的明月,比喻高洁清雅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外情(wài qíng)的意思:指婚外的感情或婚外情感。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燕雀(yàn què)的意思:小鸟燕雀无法理解大雁鸿鹄的志向和抱负。形容人的见识狭窄,不能理解高远的目标。
竹风(zhú fēng)的意思:指竹子摇曳的风景,比喻清新宜人的环境。
- 翻译
- 竹林中的清风和松月仿佛被紧紧锁住,它们能封闭住人们对外界情感的感知。
即使是燕雀这样的小鸟听到诵读经书的声音也已经习以为常,它们回来后并不畏惧读书声。
- 注释
- 竹风松月:竹林、清风、松月,象征宁静与超脱的自然环境。
牢于锁:形容环境静谧,仿佛能束缚住外界的影响。
人心物外情: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外部世界的感情。
燕雀: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惯:习惯,习以为常。
读书声:学习或诵读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东寺柱》,是宋代诗人黄庶所作。诗中以“竹风松月牢于锁”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环境的宁静与封闭,仿佛竹林中的清风和松间的明月被紧紧锁住,暗示着这里远离尘世的纷扰。接下来,“关闭人心物外情”进一步表达了寺庙生活能够隔绝世俗情感,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后两句“燕雀闻经俱已惯,归来不怕读书声”,通过写连寻常的燕雀都习惯了经文诵读的声音,表明这里的僧侣们诵经之声已经成为了常态,连燕雀都不以为意。这种情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读书声不再令人惊扰,反而成为一种自然和谐的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东寺的静谧与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禅宗崇尚的清寂与内心的安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丹崖翁宅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
投竿来泊丹崖下,得与崖翁尽一欢。
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
往往随风作雾雨,湿人巾履满庭前。
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
吾将求退与翁游,学翁歌醉在鱼舟。
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