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照凌汉,书声答泛涛。
《题邹一桂书城十二图即用其韵·其八万松书岩》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书城中书卷与自然环境相映成趣的景象,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崇敬之情。首句“古色照凌汉”以“古色”象征书籍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与“凌汉”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展现出书籍超越时空的魅力。次句“书声答泛涛”,通过“书声”与“泛涛”的对应,生动地描绘出读书之声在波涛间回响的情景,寓意知识的传播与深远影响。
接下来,“设拟名山藏”一句,将书比作名山之宝,强调书籍如同珍贵的宝藏,值得被珍视和传承。最后,“惟应司马高”则以历史上的司马迁为例,暗示只有像司马迁这样的伟大人物,才能真正理解并推崇书籍的价值,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书籍及其所承载的知识、智慧的深刻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传承与价值的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
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
腰间印佩黄金重,
钟陵见杨秀才(一题作见进士杨寻)
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只觉流年如鸟逝,不知何处有龙屠。
云归洪井枝柯敛,水下漳江气色粗。
赖得与君同此醉,醒来愁被鬼揶揄。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一题作题木居士庙)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一作同转运卢员外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登高咏菊尽(一作李山甫诗)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