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佳水照晴檐,时鼓瑶琴颂雅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好山佳水照晴檐”,以“好山”、“佳水”点明了环境的美好,而“晴檐”则暗示了天气的晴朗,阳光洒在屋檐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明亮与生机。这里的“照”字,不仅描绘了光线的照射,也隐含着一种温暖与和谐的感觉,仿佛大自然与人之间有着某种默契的交流。
次句“时鼓瑶琴颂雅南”,描述了诗人在此环境下弹奏瑶琴的情景。瑶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其音色清越,常被用来表达高雅的情怀和深远的意境。在这里,“时鼓”意味着琴声不绝,而“颂雅南”则可能是指琴声中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或是对南方文化的敬仰。这一句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情感层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第三句“吏散庭空无个事”,直接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空旷。随着官吏的离去,庭院变得空无一人,没有了日常的喧嚣与忙碌,只剩下一片寂静。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他在这片宁静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最后一句“一轮明月印寒潭”,将画面推向高潮。一轮明月倒映在寒冷的水潭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倒影。这里,“明月”象征着光明与纯洁,“寒潭”则代表了深邃与冷静。两者相映成趣,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沉。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景图,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的温柔与水潭的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净化的氛围。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宁静与和谐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
昔别如飞蓬,飘荡随所适。
那知十六载,卮酒对今夕。
渺然思旧游,间不容一息。
百年讵几何,会合难屡得。
复古素恺悌,志行重金锡。
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景淳气高逸,浩荡谁与敌。
下笔惊雷霆,龙蛇走屋壁。
居然器业美,但有富贵逼。
佗时绾金印,羁束愈愁寂。
须穷今日欢,快意浮大白。
勿辞簪弁倾,颓然倒樽席。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送惠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
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
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脩鳞。
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
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
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
顾我却兴欢,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
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
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送惠师》【唐·韩愈】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鹏鶱堕长翮,鲸戏侧脩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欢,君宁异于民。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8067c66bdb5fcd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