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孔明成都八阵图》
《孔明成都八阵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孔明抱义耻偏安不道中兴事业难。

赖有石头知落处,任从人八门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八门(bā mén)的意思:八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变化多端、各个方面都有,或者表示事物的条件、情况非常复杂。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从人(cóng rén)的意思:遵循众人的意见或行动,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孔明(kǒng míng)的意思:指智慧超群的人,也可以表示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偏安(piān ān)的意思:指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远离战乱、灾祸等困扰。

任从(rèn cóng)的意思:顺从,听从,不加反抗。

事业(shì yè)的意思:指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或事情,也可指人生的事业。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兴事(xīng shì)的意思:指有趣、有意义、有益的事情或活动。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孔明成都八阵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通过对诸葛亮(孔明)抱持大义、不畏艰难的形象描绘,以及对“石头”这一意象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诸葛亮战略智慧和忠诚精神的赞美。

首句“孔明抱义耻偏安”,开篇即点明了诸葛亮坚守正义、不甘于偏安一隅的决心。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其忠诚与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此句通过“抱义”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次句“不道中兴事业难”,则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面对复兴汉室事业时的挑战与困难。这里的“中兴”不仅指恢复汉室的统治,更象征着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通过“不道”二字,诗人强调了诸葛亮面对困难时的无畏态度,表现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赖有石头知落处”,巧妙地引入了“石头”的意象,寓意诸葛亮的智慧与策略如同石头般稳固,能够预见并规划好每一步行动的方向。这里的“石头”既是实指,也暗喻诸葛亮的决策如同坚石一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找到正确的落脚点。这一句通过比喻,进一步赞扬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最后一句“任从人换八门看”,则以“八门”这一古代兵法中的术语,再次强调了诸葛亮的战术智慧。在古代兵法中,“八门”代表了八个不同的军事方向或策略,而“任从人换”则表明诸葛亮的策略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策略的高超与适应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在复杂局势下保持战略定力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和对其战略智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诸葛亮忠诚、智慧和战略眼光的光辉形象,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魅力。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补乐府十篇·有商氏之乐歌

维天有光,式彼大商,俾正以乐万方。

(0)

楚妃叹五首

用意十分巧画眉,妆成独自惜容仪。
非缘郑袖能歌舞,自是人心著处迷。

(0)

春晚五首

满城新绿障清尘,景物回环付大钧。
无奈垂杨千万结,织成幽恨付残春。

(0)

断梅三首

暑雨连朝困郁蒸,淖深蛙蚓上阶行。
晚云翻海忽雷震,农说断梅明日晴。

(0)

辞贾徽州

束书归去飨梅花,底事霏英故故斜。
约住忙中千里鹤,羡渠如意两归雅。
家中见雪念为客,客里观梅不似家。
园树暂时相斗白,明朝休向我侬夸。

(0)

奉答国器见贻二首

光焰方期万丈长,壮心肯以醉为乡。
功名莫与平泉李,志业须还铁砚桑。
待价自应聊隐默,逢年安得更韬藏。
翩翩剩读春风句,两目增明胆亦张。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