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寸舌犹问妻,子陵两足可加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富春(fù chūn)的意思:形容地方富饶、风景美丽。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披裘(pī qiú)的意思:披着毛皮的衣裳。形容装束华丽,但内心卑鄙。
书学(shū xué)的意思:
(1).犹典籍。《后汉书·邓骘传》:“ 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南史·王慈传》:“ 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 ,仍往东斋诣 慈 。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游说(yóu shuì)的意思:指通过言辞劝说、劝导他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子陵(zǐ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用来比喻人去世后留下的事物。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张仪和严子陵两位历史人物,探讨了说士与逸民的不同品质。张仪作为战国时期的著名说士,以其巧舌如簧著称,但诗中却以“寸舌犹问妻”来讽刺其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甚至在妻子面前也显露出其权谋之心。而严子陵则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淡泊名利、不问世事而闻名,诗中以“两足可加帝”赞美其高尚品德,即使在帝王面前也保持独立人格。
“终当披裘耕富春”,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像他一样在富春江畔过着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何事读书学游说”,则对张仪这类追求功名、热衷于游说的政治家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过分追求权力和地位,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道德的约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对两种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和评价,既赞扬了严子陵的高洁品质,也对张仪的功利主义有所批评,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
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
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
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
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
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