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荔枝灯笼》
《荔枝灯笼》全文
明 / 黎延祖   形式: 七言绝句

红晕肌色自光,不须银烛映华堂。

昔时曾照杨妃睡,变作明珠掌上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变作(biàn zuò)的意思:变成,转化为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红晕(hóng yùn)的意思:形容脸上因兴奋、害羞等而泛起的红色。

肌色(jī sè)的意思:指肌肤的颜色或肤色的美丽。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昔时(xī shí)的意思:昔时指过去的时候,表示与现在相对比的过去时光。

杨妃(yáng fēi)的意思:指美貌的女子。

掌上(zhǎng shàng)的意思:掌上指的是手掌上面,形容事物非常小、轻巧或容易掌握。

鉴赏

此诗《荔枝灯笼》由明代诗人黎延祖所作,以荔枝灯笼为题,描绘了其独特的魅力与象征意义。

首句“红晕香肌色自光”,以“红晕”形容荔枝灯笼的色泽,仿佛少女肌肤般娇嫩,自然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光泽。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荔枝灯笼的外观之美比作少女的肌肤,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色彩的鲜艳与光泽的自然流露。

次句“不须银烛映华堂”,则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灯笼自身的光芒,无需借助外在光源如银烛的映衬,就能在华丽的殿堂中独放异彩。这不仅赞美了荔枝灯笼本身的美丽,也暗示了其内在的光芒与魅力,能够独立吸引人们的目光。

后两句“昔时曾照杨妃睡,变作明珠掌上看”,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里提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暗示荔枝灯笼在过去曾为杨贵妃提供过照明,如同明珠一般珍贵。这一句不仅丰富了荔枝灯笼的形象,还赋予了它历史的深度,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符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灯笼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光芒,还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黎延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历史典故等修辞手法,使得荔枝灯笼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黎延祖
朝代:明

黎延祖(约一六二七—?),字方回。番禺人。遂球长子。明思宗崇祯贡生,以父荫锦衣卫指挥佥事。明亡,隐居不仕。有《瓜圃小草》。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有传。
猜你喜欢

槎客先生招同人集湖舫即事

间携尊酒上轻舟,幽意何堪共狎鸥。

四海交情犹有客,重湖烟景正宜秋。

山分黄叶归吟卷,水漾红霞入画楼。

好与风光流赏遍,人间何必更丹丘。

(0)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其七

投匦纷如许,螭坳俨豸衣。

宫中三箧满,槛外一镫微。

此日简章密,当年封事稀。

曹唐已仙去,身后有光辉。

(0)

游辨岳

平生恨不陟昆仑,岂料扶桑看晓暾。

山鬼一祠秋祭祀,海天五阜汉屏藩。

蓬瀛楼阁言皆幻,泰华儿孙势亦尊。

三百年来余战垒,鼎分遗迹竟何存。

(0)

月下

古今同是月,代谢几人看。

此夕一樽酒,百年聊自欢。

潇湘秋入梦,关塞夜生寒。

慷慨还悲感,更残独倚阑。

(0)

申浦谒季子祠

季子祠堂薜藓深,寒林疏径独来寻。

几家烟火成村落,满目江山自古今。

碑卧尚留宣圣笔,波喧如听鲁廷音。

夕阳乔木空坟在,尺土何关让国心。

(0)

入关马上作·其二

信宿骊山下,雨歇闻林鸠。

虚岩韵幽籁,返照明高秋。

韦公蕴真处,想见逍遥游。

泉石余绮丽,衣冠邈巢由。

胜事行已矣,空山我何求。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