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周 恭 帝 陵 宋 /李 淑 弄 楯 牵 车 挽 鼓 催 ,不 知 门 外 倒 戈 回 。荒 坟 断 陇 才 三 尺 ,犹 认 房 陵 半 仗 来 。
- 注释
- 弄楯:挥舞盾牌。
牵车:牵引战车。
挽鼓:击鼓催促。
门外:战场之外。
倒戈:掉转武器攻击自己人。
荒坟:荒凉的坟墓。
断陇:残破的坟丘。
才三尺:只有三尺高。
房陵:地名,此处可能指敌人的军队。
半仗:一半的兵力。
- 翻译
- 士兵们手持盾牌牵引战车,击鼓催促前进,
却不知门外已有敌人掉转矛戈,反戈相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兵马俑仪式的景象,通过对古代皇陵祭祀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帝王陵墓的沉思与感慨。
"弄楯牵车挽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 这两句诗设置了一种紧迫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弄楯"即是操纵兵器的声音,"牵车挽鼓"则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活动,可能是军事上的操练或是祭祀时的礼仪。"不知门外倒戈回"暗示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可能是一场突袭或者是仪式中的一个意外事件。
"荒坟断陇才三尺,犹认房陵半仗来。" 这两句诗转而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迹。"荒坟断陇"形象地表达了古代帝王陵墓被岁月侵蚀,变得破败不堪。而"犹认房陵半仗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怀念与寻觅之情。"半仗"可能指的是一段时间,也许是诗人在思考历史的长河中,某个时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联想,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辛未九月二十一日雪
几日西郊雾,连宵北牖风。
菊花犹汎酒,雪片忽填空。
草树秋容失,河关晓气濛。
听初疑落叶,仰不辨高鸿。
烂漫三冬意,凭凌百圃功。
披裘赴鸡黍,埽径惜篱丛。
岂料玄英巧,来争白帝雄。
剪裁浑草草,飞舞太匆匆。
秪作干时令,非关兆岁丰。
冬雷怪相似,春雹冷应同。
安得蛟龙蛰,何由翳霭通。
日华升赤壁,天色湛青铜。
尚有登临兴,宁无赋咏工。
烟霞狂醉啸,一发醉颜红。
送李经
髯张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鹘盘秋空。
怒如怪兽拔古松,老我不敢婴其锋。
更著短周时缓颊,智囊无底眼如月。
斫头不屈面如铁,一说未穷复一说。
勍敌相扼已铮铮,二豪同军又连衡。
屏山直欲把降旌,不意人间有阿经。
阿经瑰奇天下士,笔头风雨三千字。
醉倒谪仙元不死,时借奇兵攻二子。
纵饮高歌燕市中,相视一笑生春风。
人憎鬼妒愁天公,径夺吾弟还辽东。
短周醉别默无语,髯张亦作冲冠怒。
阿经老泪如秋雨,只有屏山拔剑舞。
拔剑舞,击剑歌,人非麋鹿将如何。
秋天万里一明月,西风吹梦飞关河。
此心耿耿轩辕镜,底用儿女肩相摩。
有智无智三十里,眉睫之间见吾弟。
《送李经》【金·李纯甫】髯张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鹘盘秋空。怒如怪兽拔古松,老我不敢婴其锋。更著短周时缓颊,智囊无底眼如月。斫头不屈面如铁,一说未穷复一说。勍敌相扼已铮铮,二豪同军又连衡。屏山直欲把降旌,不意人间有阿经。阿经瑰奇天下士,笔头风雨三千字。醉倒谪仙元不死,时借奇兵攻二子。纵饮高歌燕市中,相视一笑生春风。人憎鬼妒愁天公,径夺吾弟还辽东。短周醉别默无语,髯张亦作冲冠怒。阿经老泪如秋雨,只有屏山拔剑舞。拔剑舞,击剑歌,人非麋鹿将如何。秋天万里一明月,西风吹梦飞关河。此心耿耿轩辕镜,底用儿女肩相摩。有智无智三十里,眉睫之间见吾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8267c69e4fa755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