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回 望 摩 舍 那 滩 石 峰 宋 /杨 万 里 好 山 近 看 未 为 奇 ,远 看 全 胜 近 看 时 。回 望 七 峰 云 外 笋 ,两 峰 高 绝 五 峰 低 。
- 翻译
- 近距离欣赏山景不一定奇特,从远处看则显得更加壮观。
回首望去,七座山峰如同云中的竹笋,其中两峰高耸,而其他五峰较低矮。
- 注释
- 好山:美丽的山。
近看:近距离观看。
未为奇:并不奇特。
远看:从远处看。
全胜:更胜一筹。
回望:回头眺望。
七峰:七座山峰。
云外笋:云中的竹笋状山峰。
两峰高绝:两座山峰特别高。
五峰低:五座山峰较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峰的观察和感受。开篇"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表达了一种审美情趣,那就是距离产生美感,远观能看到更广阔的景象,从而体验到更深层次的美。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事物有着深入浅出的理解和把握。
接下来的"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则具体描绘了山峰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七峰”、“两峰”和“五峰”可能是对实际山峰的具体描写,也可能是诗人主观想象中的山峰配置。这不仅展示了山峰的层次感,而且通过“云外笋”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同时,“两峰高绝五峰低”也表现出诗人对山势起伏变化的细腻观察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对比远近观察的差异,以及对山峰高低错落有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积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王生近诗爽然有天际真人想乃父沂州君濡首吏牍俱所不晓赋此赠之
我昔偕若翁,共醉燕山月。
寒飞双疾羽,惊风散仓卒。
回首秋色中,白云陶余悦。
半刺足翱翔,谁能念汩没。
落日琅琊台,萧然映华发。
岂伊莼鲈兴,不从步兵发。
识尔汗血时,英声动长安。
十年偶一见,握手罄所欢。
蓬蒿仲蔚地,山水伯牙弹。
天堕五色霞,赤城仙人餐。
吾子忽啖之,齿颊俱清寒。
太湖水浅深,要我弄鱼竿。
昨夜腐鼠过,鹓雏了不看。
仲尼畏后生,余亦惭先尔。
毋作一丘观,丈夫志弧矢。
大鹏戢两翼,黄雀不知止。
寄声招若翁,早访云壑里。
子其息南溟,九万从此始。
《王生近诗爽然有天际真人想乃父沂州君濡首吏牍俱所不晓赋此赠之》【明·王世贞】我昔偕若翁,共醉燕山月。寒飞双疾羽,惊风散仓卒。回首秋色中,白云陶余悦。半刺足翱翔,谁能念汩没。落日琅琊台,萧然映华发。岂伊莼鲈兴,不从步兵发。识尔汗血时,英声动长安。十年偶一见,握手罄所欢。蓬蒿仲蔚地,山水伯牙弹。天堕五色霞,赤城仙人餐。吾子忽啖之,齿颊俱清寒。太湖水浅深,要我弄鱼竿。昨夜腐鼠过,鹓雏了不看。仲尼畏后生,余亦惭先尔。毋作一丘观,丈夫志弧矢。大鹏戢两翼,黄雀不知止。寄声招若翁,早访云壑里。子其息南溟,九万从此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6667c676a9944a8355.html
沛水行
沛水东决如沸汤,家家水痕强半墙。
麦苗不收枣树烂,鸡犬缚尽无糟糠。
河上丈夫七尺身,插标牵女立水滨。
自言丰年娶得妇,结发甫能勾十春。
隔年生女如获宝,阿翁提携阿㜑抱。
两岁三岁学步行,邻里尽誇皮肉好。
今秋粮限不过年,县官点夫夜拽船。
可怜此女八岁馀,决劵只卖四百钱。
钱财入手容易尽,但愿分投避饥馑。
借问上船何处州,异日经过烦附信。
答言家住越州城,绿树青山好托生。
桑树养蚕常着帛,湖田种稻早炊粳。
听罢那禁双泪流,相逢只合死前休。
闻道越中多赋敛,父北儿南两地愁。
松鹤图
遥空受秋万里碧,松露团团野花白。
藤梢橘刺纷陆离,细水涓涓绕云石。
我疑此图是玄圃,中有双禽鸣且舞。
霜翎砂顶足生韵,玄裳风轻月将午。
当家妙品在逼真,况是写生须入神。
古来高人重图画,欲令见者常如新。
我闻胎仙三千岁,摩挲此幅能几世。
乃知丹青空尔为,别有不朽超绝艺。
游西山二首·其一
晨登山上楼,暮望河上道。
飘风塞埃尘,积雨浩行潦。
山人苦相留,此道何扰扰。
虎狼夹路啼,鸿鹄逝不早。
石泉聊足饮,粝饭亦可饱。
引乃平生亲,绸缪叙中抱。
行游白云林,倘遇瑶华草。
携手托相赠,岁寒永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