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
《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全文
清 / 郑文焯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黄叶围扉蔽竹窥。江城花讯鹤先知

旧时西崦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

横瘦影,弄愁漪。芳程未较岭头迟。

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岭头(lǐ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或山脉的起点。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伤春(shāng chūn)的意思:伤害春天,指破坏春天的美好景象或心情。

西崦(xī yā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明亮。

先知(xiān zhī)的意思:指能够预知未来的人。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一幅(yī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情况单一、固定不变。

东风第一枝(dōng fēng dì yī zhī)的意思:比喻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池边梅花的静谧景象。

首先,“黄叶围扉蔽竹窥”,以黄叶围绕门户,竹林窥视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深秋或初冬的氛围,为后文的梅花出场铺垫背景。

接着,“江城花讯鹤先知”,通过鹤在江城传递花讯的细节,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信息融入自然之中,鹤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旧时西崦初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这两句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通过“旧时”与“此是”的对比,以及“西崦”与“东风”的对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点明了梅花作为春天到来的象征。

“横瘦影,弄愁漪”,描绘了梅花在水中倒映的瘦长身影,以及水面因梅花倒影而产生的涟漪,通过“愁漪”二字,赋予了画面情感色彩,暗示了梅花虽美却带有一丝哀愁的意境。

“芳程未较岭头迟”,表达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并未晚于山岭上的其他花朵,强调了其作为春天使者的重要地位。

最后,“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以镜子中的画面比喻梅花的凋零,与水、烟相融合,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短暂,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池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文焯

郑文焯
朝代:清   字:俊臣   号:小坡   籍贯:鹤道   生辰:1856~1918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你喜欢

拥书

邺架吾何羡,期将俭腹充。

寝兴依老蠹,鉴赏黜雕虫。

眼欲青无外,头宜白此中。

神仙多不懵,藉尔启予聪。

(0)

僧舍丛筠好,摩霄百尺长。

虚心尘莫染,直节老犹刚。

不作蛟龙化,应来鸾凤翔。

冰霜偏许傲,常得伴空王。

(0)

李唐风雨归舟

雨丝风片拂烟舲,曲尽人情笔有灵。

荡桨撑篙各殊致,同归恰好注羲经。

(0)

四宜书屋·其二

春秋花月好,风雪夏冬佳。

一室过容膝,四时都惬怀。

琴书趣逾永,池馆静偏谐。

绿满窗前草,因之玩道荄。

(0)

赋得涵虚朗鉴

天水涵虚处,襟怀朗鉴馀。

际空常澹澹,照物祇如如。

目远随飞鸟,心閒玩戏鱼。

碧犹喜云敛,纹不藉风舒。

信是得神画,堪通论政书。

凭阑适几暇,絜矩每开予。

(0)

春雨山房

江国今年雨恰好,行春无碍每逢晴。

晚来细点凌空洒,却喜山房善副名。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