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嗟怨(jiē yuàn)的意思:表示抱怨、叹息、悲叹。
祁寒(qí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
收成(shōu chéng)的意思:指农作物成熟后的收获,也比喻工作或事业的成果。
天意(tiān yì)的意思:指天命所归,事物的发展与结果由天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相为(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为对方做事情,相互配合、协助。
愚民(yú mín)的意思:愚民是指为了维持统治地位或实现个人目的而故意使人民愚昧无知的行为。它暗示统治者或权力机构通过限制教育、宣传偏见或扭曲事实等手段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怨声(yuà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怨恨、不满的声音四处传播。
- 鉴赏
这首诗《新冬》由宋代诗人朱淑真所作,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人间冷暖的深刻思考。
首句“日一北而万物生”,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至时节太阳南移,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的情景。这里的“一北”既指太阳位置的南移,也暗含时间的推移,预示着新的季节轮回。通过“万物生”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生命与季节变化联系起来,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复苏。
次句“始知天意在收成”,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在冬季,虽然万物看似沉寂,但正是为了来年的丰收做准备。这里“天意”不仅指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对人类社会秩序和农事活动的隐喻。诗人认为,自然界的收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结果,也是对人类辛勤劳作的回报,体现了对农业文明的尊重与敬畏。
后两句“愚民未论祁寒理,往往相为嗟怨声”,则转向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诗人指出,在寒冷的冬天,普通民众往往因为生活艰辛而发出哀叹之声。这里的“愚民”并非贬义,而是指普通百姓,他们对于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可能理解不够深入。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众苦难的关注,以及对知识与智慧能够带来福祉的期待。
整体而言,《新冬》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法则、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