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达士(dá shì)的意思:聪明智慧、才智出众的人。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归宗(guī zōng)的意思:归宗指事物回归本源、追本溯源,寻找事物的根本。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看来(kàn lái)的意思:表示根据所见所闻推测或判断,用以表示事实明显或显而易见。
空空(kōng kōng)的意思:形容空无一物,没有任何东西。
冷落(lěng luò)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不重视。
梦梦(mèng mèng)的意思:形容人们梦想、幻想的心情。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山半(shān bàn)的意思:山的一半,指山势的高峻险峻。
拭目(shì mù)的意思:擦拭眼睛,形容看到了令人惊奇或者令人震动的事物。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支离(zhī lí)的意思:分离、破碎、不完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次韵答陈生问禅》。诗中以问答形式探讨了禅理与世事的关系。
首联“从来多事笑归宗,我已无心岂有通。”开篇即以幽默的口吻提出问题,似乎在嘲笑那些执着于追求事物本质的人,暗示自己已经超脱了这些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一种无心的状态,因此对事物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寻常。
颔联“达士犹能知梦梦,世人何用更空空。”进一步阐述了对禅理的理解。这里“达士”指的是通达事理之人,“梦梦”则暗示了世间事物的虚幻不实。诗人认为即便是通达事理的人也难以完全理解这背后的深刻含义,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追求更多的空洞知识和道理并无实际意义。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禅学深邃哲理的独到见解。
颈联“江头冷落三秋月,山半支离一病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淡泊的氛围。江边的冷落月色与山间的病态老翁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不到古今能与否,林间拭目看来鸿。”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里的“来鸿”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希望或某种精神寄托,强调了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中寻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在纷扰世事中的超然态度。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董允恭出狱
我送允恭出狱墙,徘徊别意各凄怆。
来逢易水波浪险,去见燕山草木黄。
子之故人周给舍,同于幽难久备尝。
迪已不肯甘流俗,论治必欲尚先王。
明哲保身虽未得,怀此赤心良可伤。
子实聪明心好古,闻其论说辄彷徨。
我抱困病足如皲,眷念时来类卧傍。
黯然别去消息杳,窘迫相与永难忘。
三尺禁网脱身去,一片袯襫到长江。
有手但执瓦缶物,有足莫走声利场。
世间棼丽一染着,能令耳目充无光。
丁宁告尔复丁宁,此真全身全性之周行。
吁嗟允恭既去矣,送子行行复行行。
回看世故总茫茫,留予露冷风凉夜渐长。
《送董允恭出狱》【明·杨爵】我送允恭出狱墙,徘徊别意各凄怆。来逢易水波浪险,去见燕山草木黄。子之故人周给舍,同于幽难久备尝。迪已不肯甘流俗,论治必欲尚先王。明哲保身虽未得,怀此赤心良可伤。子实聪明心好古,闻其论说辄彷徨。我抱困病足如皲,眷念时来类卧傍。黯然别去消息杳,窘迫相与永难忘。三尺禁网脱身去,一片袯襫到长江。有手但执瓦缶物,有足莫走声利场。世间棼丽一染着,能令耳目充无光。丁宁告尔复丁宁,此真全身全性之周行。吁嗟允恭既去矣,送子行行复行行。回看世故总茫茫,留予露冷风凉夜渐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3767c6890aa1f6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