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帝书(dì shū)的意思:指天子的诏书或法令。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独自(dú zì)的意思:单独、孤独地。
斧钺(fǔ yuè)的意思:指权力极大,掌握军政大权。
汉祚(hàn zuò)的意思:指汉族的统治权力。
皇帝(huáng dì)的意思:指一代人中最杰出、最受尊崇的人物。
日边(rì biān)的意思:指日出的地方,也指东方。
使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派往外国或附属国的使者,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书台(shū tái)的意思:指的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的桌子或架子。也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博览群书的人。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枉劳(wǎng láo)的意思:白白劳累,徒劳无功。
下拜(xià bài)的意思:跪在地上行礼,表示极度崇敬或恭敬。
向日(xiàng rì)的意思:指向着太阳的方向,比喻积极向上、向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秀才(xiù cái)的意思:指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一卷(y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张良(zhāng liáng)的意思:指聪明才智过人的人。
自裁(zì cái)的意思: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
春秋笔(chūn qiū bǐ)的意思:指古代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也泛指史官、编年史的作者。
老秀才(lǎo xiù cái)的意思:指年纪较大但学识渊博的人。
- 翻译
- 皇帝征召年迈的秀才,秀才不愿离开他的书斋。
张良本为韩国复仇而出仕,黄石老人却因汉朝的延续而出现。
太守白白在台阶下恭敬礼拜,使者也空自返回边疆。
床头放着一本《春秋》,他胸中自有裁决的权柄。
- 注释
- 皇帝:指帝王。
秀才:古代知识分子的泛称。
懒下:不愿意离开。
读书台:书房。
张良:历史人物,曾助刘邦建立汉朝。
韩仇:对韩国被灭的仇恨。
黄石:黄石老人,传说中的智者。
汉祚:汉朝的国运。
太守:地方长官。
枉劳:徒然劳累。
阶下拜:在台阶下跪拜。
使臣:朝廷派往外地的使者。
日边:代指远方或朝廷。
床头:床边。
春秋笔:史书,此处指公正的历史记录。
斧钺:象征权力和决策。
独自裁:独自做决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秀才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两句表明尽管受到皇帝的征召,但这位老秀才却因疲惫或不满而懒于动笔,未能及时作出回应。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某种批判态度,或许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张良本为韩仇出,黄石特因汉祚来”两句则引入了历史典故。张良是西汉初年的著名谋士,以智慧辅佐刘邦建立汉朝;黄石公即黄石公孙绰,是东汉时期的隐者,因避乱而隐居,后被汉光武帝征召出山。这两位人物都有着不凡的经历和深远的影响力。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引入,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对现实中的某种无奈或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太守枉劳阶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两句则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太守在阶下行礼的情景,而使臣却空手而归。这里可能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一种讽刺或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
“床头一卷春秋笔,斧钺胸中独自裁”两句则展示了老秀才私下的学问和内心世界。他虽未能在公众场合中发挥,但在个人空间里依旧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自己的判断标准。这里的“春秋笔”指的是《春秋》这部经典,象征着儒家道德规范;而“斧钺胸中独自裁”则表明诗人内心深处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公众生活与个人世界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云泉煮茶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
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
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
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物品由来贵同性,骨清肉腻味方永。
客来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尘梦醒。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其九九月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
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
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
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