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治寝榻更衣蔬食》
《重治寝榻更衣蔬食》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五月相将下旬依前深院度黄昏

频看岭路占家信,旋兀帘旌作燕门。

抖擞衾裯垢秽,湔除蚤虱儿孙

不因肉食脾难磨,且欲从今习菜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今(cóng jīn)的意思:从今以后;从现在开始。

抖擞(dǒu sǒu)的意思: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儿孙(ér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比喻后代子孙。

垢秽(gòu huì)的意思:指脏污、肮脏的样子,也可指道德败坏、品行不端。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家信(jiā xìn)的意思:指家中来信。

帘旌(lián jīng)的意思:指帷幕和旌旗,常用来形容场面盛大、气势磅礴。

衾裯(qīn dāo)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相互依偎的样子。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下旬(xià xún)的意思:一个月的最后十天

相将(xiāng jiāng)的意思:比喻彼此互相对待、相互交往。

依前(yī qián)的意思:按照以前的方式或顺序进行。

月相(yuè xiàng)的意思:指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也比喻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蚤虱(zǎo shī)的意思:指小虫子,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占家(zhàn jiā)的意思:

古代以占候为职业的人。《史记·日者列传论》:“ 孝武帝 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重治寝榻更衣蔬食》。诗中描绘了诗人五月时节在深院中度过黄昏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展现了其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首句“五月相将又下旬”,点明时间背景,五月已接近尾声,季节更迭,时光匆匆。接着“依前深院度黄昏”描绘出诗人独自在深院中度过夜晚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频看岭路占家信,旋兀帘旌作燕门。”这两句写诗人频繁地看向山岭道路,期盼着家人的消息,同时帘幕轻轻摇动,仿佛为燕子开启了一扇门,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抖擞衾裯防垢秽,湔除蚤虱断儿孙。”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对寝具的清洁与卫生的重视,以及对疾病的预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和对健康生活的关注。

最后,“不因肉食脾难磨,且欲从今习菜根。”诗人表示自己并非因为难以消化肉类食物而选择素食,而是想要从现在开始,学习并习惯于吃蔬菜,表达了他追求清心寡欲、简朴生活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实践,以及对家人、健康、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十一

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

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

(0)

古诗五首·其三

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

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

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

念子弃我去,新心有所欢。

结志青云上,何时复来还。

(0)

题百鸟图

燕雀安知鸿鹄志,凤凰岂同鸡鹜群。

君看九十九禽外,一禽举翮摩青云。

(0)

赠仲勉子文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似后凋松。

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杯相属更从容。

(0)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0)

怀潘鄮屋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