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风色(fēng sè)的意思:指风的气势和色彩,比喻景物或事物的气势、情趣或特点。
谏臣(jiàn chén)的意思:指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诚臣子,特指能够勇敢地向君主提出忠言的臣子。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君门(jūn mén)的意思:君门指的是君主的门下,也可以泛指官员、贵族等的门下。
累圣(lèi shèng)的意思:指累积了无数圣贤的智慧和功德。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日君(rì jūn)的意思:指太阳,也用来比喻君主的权力。
圣明(s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 鉴赏
这首诗《九月节》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君主与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九天风色夜萧萧”,描绘了秋夜的凄清景象,九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风色夜萧萧”则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冷峻与严峻。接下来,“此日君门万里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距离感,将君主的形象置于遥远不可及之处,隐喻了臣子与君主之间的隔阂与疏离。
“不是谏臣难一死,杀身恐累圣明朝”这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牺牲的复杂情感。这里,“谏臣”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他们往往因为批评或反对君主的决策而面临生死考验。诗人在此强调,即使是在这样的危险境地下,忠臣也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职责,因为个人的牺牲可能会连累到国家的未来和君主的声誉。这不仅是对忠诚的颂扬,也是对君主治理国家时应当包容不同声音、重视谏言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权力、责任与忠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思考与呼吁,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