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驺 虞 先 秦 /诗 经 彼 茁 者 葭 ,壹 发 五 豝 [1],于 嗟 乎 驺 虞 !彼 茁 者 蓬 ,壹 发 五 豵 [2],于 嗟 乎 驺 虞 !
- 注释
- 茁:草木茂盛貌。
葭: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
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
发:发矢。
一说“驱赶”。
五:虚数,表示数目多。
豝: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
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驺虞: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蓬:草名。
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小猪。
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 注释2
⑴茁(zhuó浊):草初生出地貌。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
⑵壹:发语词。发:发矢。一说壹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五:虚数,表示多。豝(bā巴):小母猪。
⑶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驺虞(zōu yú邹于):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牧猎官。
⑷蓬(péng朋):草名,蒿也。
⑸豵(zōng宗):小猪。一岁曰豵。
- 翻译
-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 译文
春日田猎芦苇长,箭箭射在母猪上,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春日田猎蓬蒿生,箭箭射在小猪上,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
- 赏析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有人说,“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食活物,只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怀;还有人说,诗中的“驺虞”所指并非义兽,而是管鸟兽的官职,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鲁诗》就已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今人鲍昌《释〈驺虞〉》一文,解“驺”为饲养牲畜的人,解“虞”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训为猎人。
全诗两章,每章三句,第一章首句“彼茁者葭”,“葭”是初生的芦苇,长势甚好,故用“茁”来形容。用“茁”还有一个好处,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当春和日丽之时。风煦润物,花木秀出,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极为隐秘,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所获不菲。第二章首句“彼茁者蓬”,“蓬”指蓬蒿,草本植物。在这里,芦苇也好,蓬蒿也好,都不是什么主角,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天高云淡,草浅兽肥,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但猎人仍然能够“壹发五豵”,轻松从容。打猎的地点、背景在变,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足见其射技之高超。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简笔淡墨,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有多种解释。有人说“壹发”是指射出一支箭;有人说“壹”不是确数,“壹发”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有人说“壹”是指一打,即十二,“壹发”是指射出十二支箭;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豵”是指小猪。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
- 鉴赏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这两句“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野劳作图景。在这里,“茁”指的是草丛中的嫩草,“葭”和“蓬”则是两种不同的草本植物。诗人通过对草与发射(一种古代农具)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业生产中重复劳作的情景。
"于嗟乎驺虞"表达了一种感慨或叹息的情绪,这里的“嗟”是叹词,“驺虞”则有辛勤工作之意。这两句诗通过反复的结构,强调了农事劳作的艰辛和不断。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农业生产的艰苦,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整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对劳作人民的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安平乐慢
谁遣先生,飘然谪宦,如舟学舍中来。
非防气屈,终恨头低,岧峣自筑高台。
万事悠悠,付一湾流水,隔住黄埃。别驾语诙谐。
须知含讽含哀。
念天末佳人,锄兰佩艾,石城焰压奇才。
料理故书堆。楚骚多怨忍频开。
江左王郎,闲登眺、系马林隈。
晴波点、柳花如雪,袖携落日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