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元 伯 初 夏 南 洋 河 即 事 宋 /黄 庶 芳 菲 已 去 绝 音 尘 ,临 水 踟 蹰 景 又 新 。应 是 溪 源 来 最 远 ,落 花 流 水 洞 中 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音尘(yīn chén)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尘土飞扬的景象,形容喧嚣、繁忙的场面。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中春(zhōng chūn)的意思:指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
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事物或人迅速消逝或溃败的情景。
- 翻译
- 春天的繁华已逝,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我站在水边犹豫,景色又焕然一新。
我想那清澈的溪流源头,可能来自最远方,流水带走了落花,洞穴中隐藏着春天的气息。
- 注释
- 芳菲:盛开的花朵。
已去:已经消逝。
绝音尘:消失得连声音都听不见。
临水:面对着水面。
踟蹰:犹豫不决。
景又新:景色又变得清新。
应是:应该是。
溪源:溪流的源头。
落花流水:落花随流水。
洞中春:洞穴中的春天。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作者黄庶是宋代文人。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南洋河畔的景象。"芳菲已去绝音尘"表达了春意消逝,只剩下静寂无声的氛围。"临水踟蹰景又新",诗人驻足河边,欣赏着眼前景色的变化,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应是溪源来最远"暗示了河水源头的遥远,可能带有一种清新和远方的气息。最后"落花流水洞中春"以流水中的落花隐喻春天并未完全离去,而是藏在了深深的洞穴或河流深处,给人一种别样的生机与诗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想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之美和时光的流转之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