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记论诗语,辞卑名亦沦。
琢砾难希宝,嘘枯强费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他以谦逊的态度回应尚书晏相公的酬赠,并在诗中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见解。首句“尝记论诗语”表明诗人回忆起之前的诗歌讨论,暗示了对话中的启发。接下来,“辞卑名亦沦”表达了自己的谦虚,认为自己的诗歌虽然语言朴素,但仍然能引起共鸣。
“宁从陶令野”借用陶渊明的风格,倾向于追求自然质朴的诗风,而非追求新颖华丽的技巧。“不取孟郊新”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简洁风格的坚守,而不是效仿孟郊那种刻意雕琢的新奇。
“琢砾难希宝”批评过分雕琢的诗作难以成为真正的珍品,而“嘘枯强费春”则批评过度修饰的诗文如同给枯木吹气,徒劳无功。最后两句,“今将风什付,可与二南陈”,诗人表示愿意将自己近期的诗作交付,希望能与《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国风》和《周南》、《召南》相提并论。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于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诗风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六朝文物江南多,江南君臣玉树歌。
擘笺弄翰春风里,斲冰析玉作宫纸。
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
摛辞欲卷东海波,乘兴未尽南山竹。
楼船夜济降幡出,龙骧将军数军实。
舳舻衔尾献天子,流落人间万无一。
我从故府得百枚,忆昔繁丽今尘埃。
秘藏箧笥自矜玩,亦恐岁久空成灰。
后人闻名宁复得,就令得之当不识。
君能赋此哀江南,写示千秋永无极。
绮窗临画阁,飞阁绕长廊。
风散同心草,月送可怜光。
彷佛帘中出,妖丽特非常。
耻学秦罗髻,羞为楼上妆。
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斜灯入锦帐,微烟出玉床。
六安双玳瑁,八幅两鸳鸯。
犹是别时许,留致解心伤。
含涕坐度日,俄顷变炎凉。
玉关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飞狐驿使断,交河川路长。
荡子无消息,朱唇徒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