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意 行 韵 宋 /丘 葵 一 枝 筇 竹 度 年 华 ,自 爱 藤 阴 夹 雨 涯 。野 叟 笑 予 衣 落 魄 ,牧 童 见 客 手 交 叉 。染 成 众 缘 桑 初 椹 ,落 尽 千 红 楝 始 花 。步 至 桥 西 水 穷 处 ,却 随 黄 犊 还 吾 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黄犊(huáng dú)的意思:指年轻人。
见客(jiàn kè)的意思:指见到客人或拜访客人。
落魄(luò pò)的意思:形容生活困顿、境况不佳。
牧童(mù tóng)的意思:指放牧牲畜的孩子。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筇竹(qióng zhú)的意思:筇竹是一种高大的竹子,比喻高尚、坚强、刚正不阿的品质。
穷处(qióng chǔ)的意思:指处于困境、困苦的境地。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野叟(yě sǒu)的意思:指老年人或者年长者。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 翻译
- 一支筇竹度过岁月,我独爱雨中藤蔓下的阴凉。
乡野老翁笑我衣着寒酸,牧童见到陌生人手忙脚乱。
桑树初结出青绿的桑葚,各种花朵已凋零,只剩红枫开始绽放。
走到桥西,水的尽头,我转身跟随黄牛,返回我的家。
- 注释
- 筇竹:一种竹子,常用于登山或做拐杖。
藤阴:藤蔓形成的阴凉。
野叟:乡村老人。
落魄:形容衣着破旧或境遇不佳。
牧童:放牧的孩子。
交叉:这里指手的动作,可能表示惊讶或好奇。
桑初椹:春天刚成熟的桑葚。
千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
黄犊:黄色的小牛。
吾家:我的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首句“一枝筇竹度年华”,筇竹常用来比喻岁月流逝,诗人借此表达了时间在无声中流淌的感慨。接着,“自爱藤阴夹雨涯”则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喜爱之情,藤阴给人的是凉爽与安宁,夹雨涯更增添了一丝神秘。
第三句“野叟笑予衣落魄”,诗人通过一个场景,展现了自己与世俗的疏离。衣衫褴褛,显示出诗人对物质生活不再过于在意,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牧童见客手交叉”则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小生命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这种交叉的手势,似乎也象征着文明与野性的交融。
接下来的两句,“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通过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桑椹和初花分别代表了生命力的不同阶段,这些细腻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则是诗人在漫长的旅途后,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归宿。这里的“桥西”和“水穷处”暗示了一种边缘与孤寂,而“黄犊”则是诗人回家的伴侣,象征着一种平实无华但充满温暖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示,构建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不失深邃的意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临江郭君季韩文卷
二刘三孔萧条久,直至君家擅俊声。
挥麈旧曾参宿老,吹篪蚤合和诸兄。
怪来度度观诗好,闻说人人有集行。
欲荐子虚无气力,津亭折柳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