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蛙》
《闻蛙》全文
明 / 林大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蛙声永夜感激天真

咿喔如求侣,喧呼避人

藏身似未捷,伏草已馀春。

念尔嗟时化,悽悽怆吾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人(bì rén)的意思:躲避他人,避开人群

不避(bù bì)的意思:不回避、不躲避

藏身(cáng shēn)的意思:隐藏身体或身份,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感激(gǎn jī)的意思:对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心存感激之情。

时化(shí huà)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蛙声(wā shēng)的意思: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喧呼(xuān hū)的意思:喧闹吵杂的声音

咿喔(yī wō)的意思:形容婴儿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永夜(yǒng yè)的意思:指夜晚没有尽头,形容时间长久,一直持续下去。

鉴赏

这首《闻蛙》由明代诗人林大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中蛙鸣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蛙声悲永夜”,开篇即以“悲”字点明情感基调,将蛙鸣置于长夜之中,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感激入天真”一句,似乎在说蛙鸣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真挚而纯粹的,没有丝毫矫饰。

接下来,“咿喔如求侣,喧呼不避人”描绘了蛙鸣的生动场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蛙鸣的热闹与活力,更暗示了它们在寻求伴侣的过程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纯真与直率。

“藏身似未捷,伏草已馀春”则进一步揭示了蛙的生活状态。它们在寻找栖息之地时似乎并未成功,但春天已经过去,这既是对蛙生存境遇的一种无奈描述,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念尔嗟时化,悽悽怆吾神”表达了诗人对蛙命运的同情与思考。这里的“尔”指代蛙,诗人感叹于它们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存在与命运,情感深沉,引人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蛙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林大钦
朝代:明

林大钦(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薛中离时相与书言学问之意,独大钦刊落闻见,能于隐微处着力修存。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猜你喜欢

仰宸楼

仰宸在何处,缥缈奎壁间。

阳山以为经,长江为之权。

经纬应天象,上侵霄汉端。

楼中何所有,天章耀奎文。

回飙吹天花,五色成锦云。

俯首读宸翰,仰面瞻紫宸。

紫宸不可见,心同珠斗旋。

(0)

于何柏斋奉常宅修会得牛首秋云

主人且莫言,听我歌秋云。

逍遥望牛首,神爽已翛然。

牛首夫何如,我尝造其区。

坐小西南峰,蒸郁浮翠虚。

人言秋云薄,我爱秋云淡。

淡以明我心,薄以忘世念。

白衣与苍狗,变态竟何有。

此山长尊居,万化有形后。

山高有大云,云大能施雨。

若待春阳时,万物皆煦煦。

(0)

南京刘秋江至烟霞

有鸟振奇羽,周游隘八区。

嗟彼抢榆翅,一枝徒自娱。

素啄秋江水,今将睨天池。

偶值云端树,况是千寻枝。

积风负大翼,殊量非小知。

语君九万程,君志定何如。

(0)

同南雄李太守林通府冷节推宴饮登浮屠

嘉筵籍兰若,宿雨清埃氛。

广宴开云峤,清歌临水滨。

爱客感贤守,鼓瑟愧嘉宾。

狎坐飞羽觞,更酬倒琼樽。

奇怀寄登眺,危塔淩青云。

舒眸碧海际,浩荡观无垠。

游目周四野,歌啸声相闻。

乃知非盘乐,游息至理存。

(0)

古邕州忽见故人龚谦之赠之归潮阳

人生如浮云,散在天一涯。

天涯又飘泊,浩荡成离披。

风吹一朝合,聚会岂有期。

闲云不出山,奇鱼不离溪。

行矣归毋迟,春山多紫芝。

(0)

赠寇子之南都三首·其二

烨烨璞中玉,重拟连城赀。

戒之在雕琢,勿为人所欺。

君身有至宝,灵莹无瑕疵。

去去求名工,无为强凿之。

败甲与枯草,尚可决吾疑。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