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顾子美见示久雨三首·其三》
《次韵顾子美见示久雨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中夏犹裌衣,泽国信殊候。

连阴不复开,似欲无晴昼

涓涓檐间滴,駃駃渠中溜

苍生环堵完,遑恤吾庐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国信(guó xìn)的意思:国家的信用和声誉。

环堵(huán dǔ)的意思:形容四周狭窄、无法逃脱的局面。

涓涓(juān j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连续。

连阴(lián yīn)的意思:指连续多日阴天,没有晴朗的天气。

晴昼(qíng zhòu)的意思:指晴朗的白天。

吾庐(wú lú)的意思:指自己的住所或居所。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中夏(zhōng xià)的意思:指夏天中间或夏天的中期。

中溜(zhōng liū)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向下滑动,比喻人遭到打击或受到惩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长时间降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句“中夏犹裌衣”点明时令,虽已入夏,但江南地区仍穿着薄衣,暗示气候湿润。接着“泽国信殊候”进一步强调江南的独特气候特征。接下来的“连阴不复开,似欲无晴昼”,形象地描绘了连续阴雨的天气,仿佛天空有意遮蔽阳光。

“涓涓檐间滴,駃駃渠中溜”两句,通过“涓涓”和“駃駃”的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雨水从屋檐滴落和在水渠中流淌的情景,展现了雨水的连续不断。而“苍生环堵完,遑恤吾庐漏”则转向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人们仍然尽力保护家园,不担忧自己的住所是否漏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雨季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泥沙难掩冲天气,风雨终思发匣时。

夜电尚摇池底影,秋莲空吐锷边辉。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0)

复至裴明府所居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0)

寄万齐融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

摇巾北林夕,把菊东山秋。

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

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

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

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

(0)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

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

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

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

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

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0)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0)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

昆崙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

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

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

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